李明梁:浅谈我的人生集邮之路


91邮票网 2013-01-12 13:15:58 浏览量:215

讲我的集邮之路,要从集邮启蒙是说起。在读中学时有两位同班学友,我们也是邻居,他们的父亲当时在电报局就职,电报局的青年职员中有多位集邮爱好者。我们经常相聚在一起,在他们的影响和指引下我开始爱上了集邮这块方寸之地。正式集邮的时间应祘一九四七年下半年。

一九四九年我的家乡解放了,我光荣的参军入伍。当兵后我的集邮爱好仍没有中断,部队第一次给我发一个月的津贴时,我非常高兴,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自己有了钱。星期天我跑到邮局购买了一套解放后新中国发行的纪4《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纪念邮票,当时邮局只有这套邮票出售。买完邮票后一个月的津贴费已所剩无几,只够购买一条洗衣服的肥皂了。在以后的行军打仗中,因背包负荷过重需轻装时,我宁可将毛巾、衣物等甩掉,可我的集邮本子仍随身携带,一有空隙我就拿出来看我的心爱的邮票。现在我已年过八旬,我的集邮生活仍在坚持,并还在不断地丰富集邮品种。六十多年来,集邮成为我终生的业余爱好,是我的精神支柱,平时在生活中吃穿用等方面宁可简单随意,但集邮绝不可能中断。

人生的集邮之路并非轻松平坦,而是坎坷的,曲折的,有苦也有甜,酸甜苦辣均尝遍。但我总认为还是得大失小,甜多苦少。我和许多集邮爱好者一样也走过弯路,即:重视收集信销邮票,轻视购买成套新邮票;重传统的大而全,而轻按专题系列收集。而且刚开始集邮时,由于缺乏集邮目录和书刊资料,也不知道自己收集的邮票还差哪些,有时为了寻找一枚喜爱的信销票尤其是大套邮票中的高面值邮票时,不知走了多少路,耗费了多少精力。如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寻找到一枚“一片红”实寄封,由于当时信息不畅,缺乏邮识,不自觉地将其从信封上剪下来,后被识货的邮人骗走了。以后又由收集信销票转为购买新邮票为主,而收集了很长时间的信销票又中断了。七十年代末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集邮活动开始复苏,并进入了大发展、大繁荣时期,我的集邮活动也进入了稳定的收藏时期。

回忆自己的集邮收藏之路,在邮票伴随我的业余时间、陶冶情操、增长知识的同时,许多珍邮也与我擦肩而过:一九六二年下半年我在长沙出差期间,在五一路邮局集邮台询问是否有《梅兰芳舞台艺术》无齿套票卖,营业员和颜悦色的对我说已售完。她见我是位现役军人,从柜台里拿出两枚《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问我要不要,我当时只想买到无齿套票,也不知道还有小型张,同时身上带的钱也不多,只好向营业员道声谢谢,把两枚小型张推给了营业员。一九八O年国庆节,我到南昏邮电所发信购买邮票时,营业员拿出4、5版猴票问我要多少张,我说只要上10枚就行了。营业员给我撕下10张邮票,我当时贴了8张,而根本没有想到多买,错过了一次邮票增值发财的机会。

我的集邮道路上也有过几次重大的损失,对我打击最重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那时“集邮”被看成是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而受到公开批判。我的大部分民国时期邮票和全套《集邮》杂志遭到焚毁,现在想起来还心疼。

邮人们常说,集邮可以怡情益智、陶冶情操、增知储财。我的集邮人生告诉我,这些方面尚不完善。我认为集邮充实认的精神情感和力量是占主导的,有时还是战胜困难的能源。我在长期集邮实践中感悟到一个新观念,即集邮可以治病。有时人的心情烦闷、身体不适时,只要拿出邮票翻一翻,你就会被那丰富多彩、五颜六色的邮票所吸引,将烦恼和病痛忘得一干二净。

我的集邮人生没有多少造诣,也没有摘金夺银,多年来遵循“集而广,广中求精,以邮为乐”的原则,自1981年参与筹建常德市集邮协会,一直热心组织开展集邮活动,1983年出席省邮协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省邮协二届三次代表会议上增选为理事,在第三届代表大会上选为常务理事。同时,自创建时起,长期担任常德市集邮协会的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1999年11月27日被湖南省集邮协会授予“湖南省集邮协会荣誉会员”称号。(此文已刊登在2012年《常德集邮沙龙简报》第60期上 李明梁/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