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集邮进校园”各层次的解析


91邮票网 1970-01-01 08:00:00 浏览量:424

   “集邮进校园”是集邮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教育的需要。

   但中国教育构架下的学校分为小学、中学(包括高中、初中普通中学及中等职业学校)、大学。年龄段从七岁到二十多岁,文化层次由低到高差距极大。“集邮进校园”作为战略布署是有远见的,但具体操作上,进哪方校园开展哪种适合年龄特点的集邮才是合适的,有待探讨。因此,“集邮进校园”必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进一步细化、具体化、可操作、见实效。

   根据我国国情和教育实践,小学生一般为7岁~12岁,中学生为13岁~18岁,大学生为19岁~22岁。这三个年龄段的学生在心理特征、兴趣发展上有着极大的差异:

   小学生:进入小学校园的孩子们是智力发育的重要阶段。好奇心特强,已感受到生活的新奇和美好,喜欢动脑筋,乐于提问题。但对抽象的词、枯燥的公式概念难以记住,反而对一些具体、直观、有趣的事、物,易懂易记感兴趣。所以,美丽的邮票图案会十分吸引他们。包括邮票的内容,虽是似懂事非懂,也会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和爱美欲。因为小学生干一件事,往往是从兴趣出发,兴趣是小学生们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收集邮票,欣赏邮品,他们感兴趣,这对他们的学习和智力开发大有好处。“集邮进校园”就应该选择孩子们喜欢的形式、喜欢的邮票题材来提供他们发展兴趣的空间,并获得快乐。但他们的兴趣来的快,去的也快,所以持之以恒,常态化十分重要。

   中学生:中学生是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幼稚与懂事、依赖性与独立性、自觉性与反叛性相互信交织,是人生历程中心理发展的重要转折期,爱“追星”,喜欢“跟着感觉走”。随着心理生理的不断成熟,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不断深入而广泛。如果集邮进入他们的生活中,很容易“痴迷”。严重的是,面对中考、高考升学的巨大压力,以及家长、老师、学校、社会重重束缚着他们。发展课余爱好,加强素质教育只是理论上的说教,实际上几乎是一种奢望。“集邮进校园(中学)”难度最大。然而,中学阶段也是他们理想、动机兴趣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敏感、求知欲强,智力活动空间扩大,吸收快。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新剌激,从这一点,邮资票品的内涵、信息都会对他们起到补充和延伸作用。近几年来,有些省市的考卷就出现了一些以邮品内容为载体的考题。因此“集邮进中学校园”,必须有的放矢,活动上、形式上、内容上牢牢结合拓展眼界、辅助学习、全面发展上动脑筋、下功夫。

   大学生:高校集邮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利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上。集邮对于大学方面的教学作用毕竟是有限的。大学生已处于青春期,生理发育成熟的同时,心理也经历急剧变化,情感丰富而无所寄托带来的寂寞,精力充沛而难以施展导致的空虚,因而喜欢在情感、音乐、网络中寻找共呜和满足。如果集邮进入高校校园,摸准他们的脉搏,找准切入点,用方寸百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就可进入他们的精神空间。由于大学生们较高的综合素质、文化档次、艺术品味,在有钱有闲的条件下,他们会把集邮发挥到极致也不是没有可能。尤其是高校的校园文化氛围浓厚,知识高度集中,人才高度集中,学生社团活跃,集邮文化在大学更能独树一帜。

   集邮活动四大项——邮展、讲座、征文(或演讲)、邮票设计。在“集邮进校园”中,这些活动内容也应根据大、中、小学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和侧重。

   小学:根据孩子们的心理特征,他们喜爱的是儿童题材、童话、寓言一类的邮票以及他们熟悉的事情,如奥运、神舟飞天、生肖等,这类邮票展览最受欢迎,而且被喜爱和接受。集邮讲座宁浅勿深,最好以集邮队会(或班会)的形式召开,他们特爱互动,特爱举手回答问题,互动式集邮讲座效果最好。邮文写作不适合他们,最好的方式是看图(邮)作文,让他们发挥,让他们畅想,往往能写出让大人们吃惊的文采来。“小小邮票设计家”是许多热爱美术的小朋友们的最爱,他们大胆的想象、离奇的构图,有时会让真正的邮票设计师也汗颜。

   中学: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朋友们看邮展已跳出看热闹的氛围,转而学知识看门道了。开始接触邮票上的学问,邮集叙述的故事。对集邮讲座,有兴趣是更多的了解邮识邮史,当然图文并茂、多媒体教学,邮品与教材相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增长知识,全面提高的目的。征文、演讲是他们的喜爱和强项,集邮文化和邮票内涵融洽其中,会带来新奇和兴奋,更能展示个性和阳光活力。绘画邮票,特别是电脑绘制邮资票品很受大家的欢迎,制作集邮动漫课件也是不错的课余学习。

   大学:莘莘学子更有创新意识,参观高规格的邮展,已不是单纯的欣赏,而是鉴赏,一字之差,这就要求有较高的专业水准和浓厚的集邮兴趣,从邮集中学历史,学邮识,了解邮票的文史哲内涵,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并可尝试制作贴片,编组邮集,锻炼动手能力。集邮讲座讲究系统、全面、深入。集邮史、邮政史都可加以探讨。邮文写作、外语演讲全面介入。集邮论文、调研报告也应有所尝试。高校校园集邮活动要体现高层次的特点,不断创新,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结合起来,让大学生通过集邮较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自身的能力和完善自身的素质结构,增强社会适应性。也可以根据大学生外语能力强等特点,通过网络等方式,积极与国际集邮组织和邮友交流,从另一侧面锻炼大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从而适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从刚刚跨进学校大门的小朋友,到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都统称为青少年学生族群,这些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们其心理特征、兴趣特点、接受能力、校园环境各不相同,差异极大,因此,实施“集邮进校园”战略应有一定的针对性。总之:

   小学灌输;中学崇尚“邮德”;大学应感悟“人生”,面向社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