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让我坚持的一个梦想


91邮票网 2013-09-07 08:35:38 浏览量:243

邮票,象一个微缩的窗口,为我展现着一幅幅梦幻般的美景。邮票,象一位温情的伴侣,手牵手共同分享大千世界的精彩。集邮,让我拥有了一个梦想。正是这个梦想,让我坚持着走进三十年。

第一次接触到邮票,还依稀记得是在初三末期,要分别的同学从他收集的一本信销邮票册中选取出近百枚邮票,送与我留作纪念。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邮票有特1《国徽》、特7《伟大的祖国(第四组)古代发明》、特23《北京天文馆》、特27《林业建设》、纪33《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还有几枚《金鱼》、《中国民间舞蹈》和样板戏邮票。同学送我的这些邮票,虽然不成套,有的甚至破损残缺,但我却依然视如“珍宝”,犹如懵懂的少年拥有了人生的第一次“初恋”,特别小心、特别神秘地将它们收藏进一个小小的相册。每每闲暇或有烦恼之时,都会与这些邮票相对而视,默默地想象着、揣测着邮票里的美丽故事。

当我高中毕业后,那本藏有邮票的相册也跟随我走进了广阔天地。在那一角钱一个工分、一天两顿杂粮的岁月里,近百枚小小的邮票成了我忠实的朋友,虽然我还不明白什么是集邮,没有能力和机会再去购买或收集到新的邮票,但仅有的那些邮票依然带给了我许多的亲切和温暖,特别是在感觉到清贫和孤寂的时候,更使我怀有着一种向往和眷念。

然而,在1977年那个寒冷的冬季之后,因为高考失败导致情绪低落的我,却做出了一个幼稚的决定,将珍藏的邮票全部转送了出去。固然有许多的不舍,尽管事后也懊悔不已,但还是把对邮票的情愫藏在了心底,犹如人生的初恋,在心底里留下了一段羞涩的印忆。

时光荏苒,一晃就到了1991年,那个集邮收藏温暖的春天。我在同事那儿发现了一本漂亮的邮票年册,熟悉而又有些陌生的邮票画面,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唤醒了深藏在我心底的邮票情结。那时的心境,犹如干涸的田地,渴望着泉水的滋润;也如涌动的岩浆,似火山喷涌而出……急切地游曳到邮票市场中,补充着心仪的邮票;和身边的集邮朋友联系,沟通着邮票的信息;在集邮专柜选购了精致的年册,集邮的热情由此便一发不可收。

曾记得,在集邮市场极其火爆的季节,我配齐了自1985年以来的全部邮票年册,尽管当时收入不高,也义无反顾;尽管价格时有波动,也绝不后悔;尽管遇到了假票,也权当交了学费。曾记得,1996年,我加入了集邮组织,从此便有了“家”的温暖;此后又加入了民间集邮社团——极限集邮研究会,开始了对极限集邮的交流、学习。曾记得,与外地邮友的联系逐渐地增多,也和许多知名的邮友因“邮”结缘,因“邮”相见。还记得,2003年,我用古朴苍劲的爨宝子笔意创作“集邮德为先”的书法作品,参加了“首届中国集邮文艺节全国集邮文艺作品征集评选大赛”,虽然只获得了大赛书法类入围奖,但对我来说,这毕竟是自己集邮之路上的第一次,也是自己书法创作之路上的第一次,更是我市集邮界的第一次!曾记得,我先后学习制作了《建筑与水景》、《抉择——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等极限邮集,参加了省市邮展和社团邮展,虽然没有获得过大奖,但依然收获甚多,感悟更多。曾记得,2007年我在新浪网开设了博客,至今已先后撰写了有关集邮的博文三百二十余篇,由此集邮的视野变得更为宽阔,集邮中的交流也变得更为便捷,部分博文还被选发到《中国集邮报》、《安庆集邮报》、《中国极限集邮》等报刊或网络平台。

回首再牵集邮之手,一路走过来的蹒跚步履,狂似青春的热恋,拥有难以忘怀的浪漫岁月,曾让我感怀:

开始集邮吧,漫步在方寸的时空中,体验一种收藏的人生!

走进集邮吧,徜徉在邮票的海洋里,领略一个多彩的世界!

对于集邮,我曾有诗曰:“方寸世界蕴精华,集邮收藏知天下。开阔视野添情趣,魅力无限传奇葩。”从中表达了自己对于邮票的情有独钟,对于集邮的痴迷情怀。但随着集邮藏品的渐增,集邮之路的延伸,时时感觉到了一种危机和迷茫,感觉到了邮识的狭窄和匮乏。

2010年7月,经市邮协的推荐,我参加了安徽省邮展评审员培训班的学习。对于我来说,这是平生第一次参加邮政系统的集邮业务学习,倍感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对于一名集邮者来说,这更是一次提高集邮学识的机会。在培训班上,聆听了我国两位著名的集邮家、国际邮展评审员焦晓光女士和孙海平先生为我们讲课,特别是现场对部分学员邮集进行的现场点评,更使人受益匪浅,原本有些不解的问题能够得到释疑解惑,原本险些丧失的信心得以重拾,原本不够明朗的目标获得重新定位。有了一次高层次的理论学习,仿佛经历了一次知识的洗涤,方寸的窗口打开得更加通亮,不断激发着自己内在的创作潜力,也产生了要敢于担当普及集邮重任的欲望。

2012年4月,在安庆市集邮协会月度活动日上,我参与了邮集制作辅导讲座中关于极限类邮集制作部分的主讲,并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分别从制作要点、评审标准以及素材收集整理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受到与会者的好评。在我的集邮活动中,非常值得回味的,是为青少年朋友进行的一次网络集邮讲座。2012年8月,我应市集邮协会的邀请,为来自本市的国家及省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学校的同学们上了一堂《网络版专题邮集的制作》辅导讲座。为了让此次讲座能够取得实际效果,我进行了认真准备,专门制作了PPT课件,并整理了一些邮集样本。我利用网络教室的优势,进行多媒体同步演示讲解,针对青少年集邮的特点和现状,根据电子邮集贴片的特点和展览要求,与同学们同步操作,并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解,且具有可操作性。此次青少年网络专题集邮讲座,时间虽然短暂,参与的人数有限,也没有能够将一些问题讲得很透彻,但这次讲座的举办对我来说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同时也让我深切地感觉到,如何在网络与集邮的关系中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够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合理地运用网络平台,又能够激发青少年学生热爱集邮活动,是集邮工作者一项不容忽视的社会责任。

集邮多年,感受最温馨的,是收获到最心仪的邮品;感受最深刻的,是亲历设计邮品的过程;而感受最充实的,是祈望在方寸天地里创造着美好的明天。每一枚邮票、每一件邮品都蕴含着无限的精彩,用心欣赏和品鉴会极大地开阔人们的视野,扩展知识的层面,历练修养的内涵,增加生活的乐趣,提升生命的品质。

在我的集邮藏品中,有一部分手绘封格外珍惜。为了绘制好一枚手绘封,不仅需要对这套邮票的背景了如指掌,更要对邮票的设计艺术风格分析揣摩,再确定采用合适的绘画手法进行绘制,其过程费时费工、也很辛苦,特别是能够收获从邮票原地返回的实寄手绘封邮品,更是不易,但整个过程带给我的却不仅仅是收获时的愉悦,而是在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对集邮收藏的一种追求、对丰富集邮品位的一种探索。

而为了使更多的集邮朋友分享到集邮创作的快乐,还是能够有机会亲自设计邮品,这个愿望在集邮协会的支持、鼓励和帮助下终于梦想成真。近年来,我先后设计了“两弹元勋邓稼先”、“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诞辰八十周年”纪念邮戳。在市集邮协会成立三十周年的“纪念封设计”征集活动中,也精心设计了两个方案的纪念封图稿,得到集邮朋友的肯定。

更有意义的是癸巳蛇年春节来临之际,我受市集邮协会的委托设计了赠送集邮协会会员的拜年贺卡有奖明信片图案,将地域风情、邮政元素和对集邮者的深深祝福融入到方寸之间。一枚枚贺年片传递的不单单是新春的问候,更如一条条纽带将我与身边的和全国各地的集邮朋友联系在一起,为了集邮,为了“邮”情。来源:云林书童的博客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52youpiao.com/news/info.asp?id=445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