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新邮预报》之比较


91邮票网 1970-01-01 08:00:00 浏览量:215

   为方便集邮爱好者及早了解每套新邮的图稿和相关资料,海峡两岸邮政部门均发行了《新邮预报》。从内容、形式上看,两岸新邮预报大致相同,但是由于教育、社会结构、意识形态种种因素,存在一些差异。我们不妨将两者作一比较。

   一、集邮文化底蕴相同

   海峡两岸文化本属同源,也共同继承中华文化及历史情感。五十余年来,海峡两岸在文化领域成就各有所长,大陆丰富的传统与地方艺术资源,为台湾所需;而台湾融汇近代西方思潮,所蕴涵的创意、民主化、多元化国际观等可贵经验,也正是最大的特色。这些具体成果,经由双方接触交流,相互分享撷取所长,并转化实践至现代化生活之中,将可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与精神,逐步达成文化整合的目的。集邮文化作为文化交流的一个项目,也从无到有、从间接到直接、从单向到双向,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1979年5月,大陆邮政部门全面恢复收寄邮往台湾的函件。1988年3月,台当局也相应宣布台湾民众给大陆亲友的信件,由台湾红十字组织经香港邮局转寄大陆。1989年6月,台湾邮政部门开始直接收寄到大陆的信件。两岸的恢复通邮,让中断了40年的两岸集邮交往开始逐渐恢复,带动了两岸集邮爱好者的交流,以及集邮组织的交往与集邮文化的研讨活动。20多年来,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推动了中华文化在海峡两岸的传承与创新,同时也在两岸民众间架起了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增进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弥合两岸隔阂做出积极的努力。

   二、新邮预报内容相同

   大陆邮政《新邮预报》是中国邮政根据新邮发行计划按套编辑发行的彩色宣传画(折)。1999年国家邮政局开始出版发行《新邮预报》宣传画,2006年停印,改在集邮专业报刊和网站设《新邮预报》栏目,后又改为以《国家邮政局公报》的形式发布新邮信息。时隔四年之后,今年出版新的《新邮预报》,在原先邮票系列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邮票首日封、纪念戳的发行信息,设计也更加精美,是集邮者最科学、权威、翔实、完备、规范的新邮工具资料。

  大陆《新邮预报》采用157克双面铜版纸印刷,规格为190×210毫米对折版式。封面设计元素采用邮票图案、波纹戳、信封等元素;封底印有该套邮票名称、志号、规格、齿孔度数、印刷版式、设计者等一系列指标。随着邮票印制技术的发展,增加了防伪标志技术资料和邮票题材背景资料;内页包括新邮图案、首日封及纪念戳等图案,《新邮预报》宣传折原则上按新邮发行日前10天左右发行,在第一时间发至全国各地集邮门市部和集邮专卖店免费供集邮爱好者索取。

   台湾邮政部门为配合新邮票发行推出的《集邮报道》,采用铜版纸全彩色印刷,规格为210×150毫米对折版式。两套出一期的314×150毫米三折。每期都有编号。版面设计以新邮图案为主体,印有邮票名称、套号、图案。内页文字分别介绍了邮票的套号、名称、全张枚数、用纸、承印者、齿孔度数、刷色、图幅等一系列指标以及说明。还有附带发行的原图明信片、贴票卡等信息。版底印刷首日封及纪念戳等。

   三、两岸用词存在差异

   海峡两岸的邮路在隔绝与受阻长达近五十多年之后, 从2008年12月15日起,两岸邮件通过海路直航与空中直航直达对方邮件处理中心而不再经转第三地,长期的隔阻造成海峡两岸的语词产生了一些差异 。在两岸的新邮预报上,不同的规范用语存在差异也不例外,如:(前为大陆,后为台湾,下同):邮票分类:纪念邮票、特种邮票、普通邮票/纪念邮票、专题邮票、常用邮票;邮票规格/图幅;整张枚数/全张枚数;志号/套号;印刷厂/承印厂。还有同一题目的邮票分年度发行,每年发行的那一套大陆称之为“组”,而台湾则用“辑”。如大陆1989年发行了《水浒》邮票第二组;台湾1988年发行了花卉邮票第四辑。

  两岸在邮品品名上的差异有:小本票/邮票小册;邮折/邮票卡;邮资封/符志封(或邮票符志封);极限集邮片/原图集邮卡。

   在祖国大陆,日戳上有“集邮”二字的被称为“集邮日戳”;而台湾的邮戳以“干支”字样代表类别,其中“癸”字代表“集邮”因而台湾的“集邮日戳”被称之为“癸字戳”。

   然而,尽管目前一些用词上差异,毕竟同为炎黄子孙,因而在心理素质、艺术思维上必然呈现出许多民族的一致性。作者:温怀守   文章来源:浙江集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