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的猴票


91邮票网 1970-01-01 08:00:00 浏览量:188

   妻拿着邮票为我寄挂号信去了。一个小时后,她回来了。脸色发白,说话时嘴唇都有点发紫,声音有些打颤。她拿出那版邮票,厉声问我:说,你这邮票从哪儿来的?

   我住的小区原来有个小邮局,后来,因为业务量太小,总是入不敷出,撤了。所以为给一家出版社寄出版合同,得挂号,必须跑一趟邮局。我便央求妻子去一趟。妻说,我前段时间整理你的旧稿纸,发现在一堆废稿纸中夹着些8分钱的旧邮票,不如用了吧。再不用,就该拿去生炉子了。

   她把那版邮票找出来,是一版红色的邮票,面值8分。一版80张,才6.40元,发封挂号信,就算超重,估计也够了。可找遍了家里,也没找到胶水,我说,你到邮局去贴吧。

   她去了。一个小时后,她回来了。脸色发白,说话时嘴唇都有点发紫,声音有些打颤。她拿出那版邮票,厉声问我说:你这邮票从哪儿来的?看她脸色不对,我忙问:怎么了?邮票不会作废呀,不能用便不能用吧,至于吗?

   她不作声,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我。我忙问,你怎么了?她声音更加严厉:说,你这邮票从哪儿来的?

   我努力回想,想起来了。30年前的那一年夏天,我奉我所供职的报社派遣,到陕南的丹凤去采访,我要去的地方离县城还有20多里地,没有公交车。在县城,我是搭乘了一部农用的破三轮车去的。那天,我正与采访对象说着话,天变了,下起了瓢泼大雨。我没带雨具,走不了。在采访对象的家里,我匆匆地写好稿,冒雨来到那村子上的邮电所,报社要得急,新闻又耽误不得。我把信交给邮电所的人,买一张8分钱的邮票,我身上没零钱,仅有一张10元的钞票,30年前的拾元的钞票,顶现在的百元大钞。他收了我的钱,给了我两版邮票。

   我说:找我钱呀。他说:没零钱。我们邮局从来不找零钱,找邮票。这是制度。

   我急了:可我身上就剩这一张10元钞票了,我能拿着邮票去吃饭、坐车、住店吗?他板着脸,毫无表情。

   我怒:叫你们领导来!他说:我就是领导,我就是所长。我们这个邮电所里外就我一个人。所以,有什么话,您就跟我说吧。

   我无语。他说:您这当记者的成天写信,邮票用得上呀。我们这个小村子,邮电的量小,上级不给我发工资,全靠卖邮票的收入,一个月挣不了几块钱。邮票卖不出去,我喝西北风呀?说这话的时候,他的声音有些哽咽,眼睛都红了。我顿时心软了。我这人吃软。

   他接着说:再说了,您也不吃亏,你给了10元钱,我找了你12元的邮票呀。

   我一看,他给了整整的两版8分钱的邮票。都12.80元了。我说:那你不是赔本吗?他说,不赔,上级是折半给我们的,所以,一版邮票我还能赚点儿。我明白了,这就是不找零钱的道理。他就靠这点折扣活命。我无话可说了,他的日子过得也够难的,这样偏僻贫穷落后的山村,一个月卖不了几张邮票,凭这点卖邮票的收入,糊口都难。我有点可怜他了。可从那邮电所出来,我身无分文———我惨了。

   第二天,我花4个小时走了20里泥泞路到了县城,凭着我的记者证到县委宣传部,借了10元钱买长途汽车票才回到了报社。这版邮票就这么来的。

   妻说:你说完了,听我的故事。我拿出邮票,邮局立刻炸了锅。妻说:你知道这一版猴票现在值多少钱?我说:不至于折半吧。折半也值3块钱呢,寄封信总够吧。

   妻说:天价,40万!我大惊!她说:邮局的人说,这版猴票又称庚申猴。是中国邮票总公司1980年(庚申年)2月15日发行的一套生肖邮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第一张生肖邮票。图案是由著名画家黄永玉绘制,由邮票总设计师邵柏林设计,姜伟杰雕刻,采用影写版与雕刻版混合套印方式印刷,极其精美,发行量只有500万枚。是生肖邮票中的神品,每一枚价值5000元!

   我有两版。幸亏家里没胶水了。我出了一身冷汗。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魏雅华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