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上的《清明上河图》


91邮票网 1970-01-01 08:00:00 浏览量:184

   中国邮政定于2010年4月5日发行《清明节》特种邮票1套3枚。经过开封市邮政局积极争取,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已经正式批准,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计划发行的特种邮票《清明节》,将于4月5日在开封市举行首发式,个性化邮票《清明百景》也将同日发行。而在以往中国邮政发行的邮票中与清明节相关题材的就是《清明上河图》了。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初一寒衣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从此,清明节踏青扫墓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既是节日,又是节气。“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提到表现清明节的艺术品,当属北宋徽宗时代皇家画师张择端的不朽长卷《清明上河图》,图卷绘有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民间春游景色,画中有不同行业及各式衣冠的男女,并有各种店铺、城墙、水门、街、巷、桥、船、及花、木、鸟、兽类等,包罗万象,实为描绘当时社会的写实图画,是中国古代市井画的巅峰之作。在邮票方寸上,也曾出现过《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原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长卷绢本,工笔淡着色,画幅高24.8厘米,长528厘米。国家邮政局定于2004年10月18日发行2004―26《清明上河图》特种邮票一套9枚,小版全张呈九方联,每枚邮票图案前后相连。在《清明上河图》所画的汴河一带的街市上,可以看出当时汴京(今开封)商业经济的发达及统治阶级的奢华,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城市居民的生活,突出地描写了在同一环境中的两种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全幅画面有各类人物达550余人,有船夫、纤夫、搬运夫、车夫、轿夫、农民、小商小贩、理发匠、修车匠,以及官僚、士绅、吏役、商贾、眷属等。这套邮票采用胶雕套印,运用高科技设备印制而成,十分精美。

   在此以前,台湾省邮政部门曾2次发行《清明上河图》题材的邮票,但表现的并不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原作,而是清乾隆元年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等五位宫廷画家合作完成的清院本《清明上河图》,笔墨精工,设色绮丽,为绢本卷轴,长1152.8厘米、宽35.6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华邮政于1968年6月18日发行了《故宫名画清明上河图》邮票一套7枚,其中5枚连印,展现了画卷最后一段“金明池”的画面;另2枚则取原图精华作特写介绍。1969年5月20日又发行了《清明上河图古画特写》邮票一套5枚,前2枚为“迎亲图”联票,其余3枚分别为“迁居”、“画廊”及“露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