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常见的作伪手法


91邮票网 2012-08-07 07:36:34 浏览量:315

 清末民国初,曾出现过大量的通过各种手法进行处理后做旧的伪瓷冒充古瓷。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国内收藏热的兴起,仿古瓷器的制作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在全国的许多地方,如江西、安徽、福建等地,都有一批专门造假的人员。许多地方的一些个体瓷业主,雇佣那些有制瓷经验的师傅,照着出版物中的图片仿制。完了之后,又用氢氟酸、草酸、高锰酸钾、机油、沥青等调和,对瓷器的表面作轻度腐蚀,除去新瓷的光泽,以冒充古瓷到市场上销售。还有些私营作坊或私厂,不惜用高薪聘来专业人才,专门仿制明清官窑的瓷器,从胎土、胎釉、成型、彩绘、原料和窑火等一一进行研究,直接分析古瓷的器胎和色彩料以及釉中的各种成分配比,犹如仿制药品一般,检测出其主要成分,然后进行配方仿制。更有甚者,用地下出土的明清官窑各式破残瓷片实物作对比试验,直到满意了再进行生产,制作出来瓷器再进行作旧处理。这种不惜工本制作而成的仿古瓷,其鉴别的难度较大,流入拍卖行之后,屡屡被拍出天价。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做假的东西总有可疑的行迹,了解瓷器常见的作伪手法,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去度察瓷器的真伪,较快找出作假瓷器的破绽。著名瓷器鉴定家耿宝昌先生曾对瓷器各种常见的作伪手法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归纳出瓷器常见的几种主要作伪手法,兹择要介绍如下:

  1.后加款识
其作法有几种:①在无款识(新或旧)的瓷器上添刻年款;②将瓷器上原有的款识磨去,添上作伪的年款再烧制;③将带款的古瓷器底旋切下来,再镶嵌于其他新瓷上,成为伪物真款。这第三种作法流行于民国时期,撞底(镶嵌)技术也较高,鉴定时需特别注意器底圈足衔接处胎釉的异常痕迹。

  2.真胎假彩
将古旧瓷器加以彩绘,重新烧制,这是最常见的作伪法。这种作伪也有几种情况:①在素瓷上加彩。最常见的是在清朝各代素器上加彩绘,使其成为粉彩、斗彩、珐琅彩等较为名贵品种;②在青花上加彩,改造成新品种。如将明代青花盘挂红釉或绿釉,使其成为红釉青花或绿釉青花新品种;③在明清各代的各种白釉器上,加各种彩釉,以混充旧彩瓷。

  3.新瓷作旧
新瓷作旧主要是去掉釉面的"浮光",使之呈现无光而润的感觉。常用的方法一般是先以匏器碎块等沾以细泥浆(水),摩擦釉面,使之失去光亮,然后用皮胶砣(或玉器磨光工具等)沾油磨之,使之增加光感,再打蜡,以增加光度。如釉枯涩失光,就涂以胡桃油、甘油等以作补救。新瓷的作旧问题除了解决"浮光"之外,还有器底火烧斑等问题,其作旧法是以化学物品(常用的有盐酸、强碱或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浸蚀,或用茶水煮,或用土埋等。经高锰酸钾溶液浸泡过的,呈紫褐色;经茶水煮,器面上有红褐的茶锈痕(低温铅釉的五彩、粉彩、三彩等器,在土埋中易于被氧化或腐蚀)。

  4.后加装饰和镶配
后加装饰指在素器上后刻花纹或诗句之类等,然后施釉入火烧结,藉以提高器物身价。

  镶配指旧器某部分已破损(或缺损)后,去掉破损部分,(或在缺损的部位)用另器的相同部分进行镶接(或粘补)。镶配的部位有器物的口颈、嘴流、耳盖等和瓷塑中人物的手、腿足以及动物的足脚等。凡经镶接的部位虽外表饰以彩绘等装饰,不易看出,但以手指探入器内,其镶接处仍可发现(有接痕触感)。

 



  标签:瓷器  瓷器常见的作伪手法  作伪手法  

  上一篇:钱币的收藏和辨伪(二)
  下一篇:唐三彩和紫砂器的辨伪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