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在中国邮政史、邮票发行史上的定位研究 (上)


91邮票网 2012-08-05 20:26:09 浏览量:343

 自动化邮票简称ATM,国内俗称电子邮票。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普及和使用率极高,其使用历史可以追溯到1969年的法国。自动化邮票的出现是世界邮政发展史和邮票发行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高效、便捷的自动销售模式,灵活的的面值供给方式,大大方便了使用者,对于邮政企业自身在物流,资金流方面减少了众多繁冗环节,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产成本方面成效显著。并在用户方面取得良好口碑。目前,已有56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约500种自动化邮票。
  中国首套自动化邮票的出台,为我国邮票家族喜添新丁。我国自1866年清政府开始交由海关试办邮政业务以来,中国邮政已有136年的历史,而1878年中国首套邮票“大龙邮票”发行至今也有124年的历史了。面对我国一个多世纪沧桑的邮政史和种类繁多、浩如烟海的中国邮票,为该票在中国邮政史和邮票发行史上进行正确定位,是我辈邮学研究者和集邮爱好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但是面对这样一个新的邮票品种,其历史定位还需要集邮爱好者的共同研究、探索,并最终接受历史的检验。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在这里只能做一些初步探讨,发一家之言,以期能抛砖引玉,为“自1”最终的正确定位,尽绵薄之力。
  清代以及民国和解放区邮票的发行大多是以贴用传递信件、包裹等为主要目的,题材选择的丰富性和制作工艺水平较现在都有相当差距。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邮票的制作工艺和调配、运输、仓储方式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邮票的门类也大大丰富起来。至1999年12月29日已发展到包括普票、“纪”、“特”、“文”、“编号”“J”、“T”“编年”等13大门类的邮票品种,题材选择上涉及:文学、艺术、体育、人物、自然等等,真正散发出大千世界、方寸之间的邮票魅力。自大龙邮票发行以来,一张张邮票上都记载着中国的历史和文明,为广大集邮爱好者提供了学习、研究中华历史以及华夏文明的窗口。
  但是上述门类繁多的邮票和不同时期的邮政经营模式虽然经历了百余年的不断变革,但是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所发行的都是传统邮票,在邮政经营模式上有着极为相似之处。
  过去的传统邮票是邮政总局预先设计面值、制定发行量并提前印刷成品,进行库存,然后按计划和等级渠道通过运输分发给各下级邮政部门进行库存,以此类推直到邮政窗口进行人工销售送到使用者手中,在发行和销售中间还免不了进行各地邮政之间的邮票调配工作,在邮票发行计划与实际使用需要出入较大时,还要进行加印或销毁工作,从而再次进行运输、调配、库存等等各项工作。
  现在看来,这种传统经营模式给邮政带来了机构臃肿、生产效率低下等负面效应。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在选择服务方式和服务者方面的余地越来越大,面对众多的服务模式和商家,安全、便捷、高效、个性化成了信息传递的主要择优标准,从而使传统邮政的生存条件日益恶劣。以现代化管理手段结合信息化、自动化生产方式来改造邮政经营模式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实现邮政现代化,已成为邮政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我国已在这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可喜成果。自动化邮票的发行和试用正是中国邮政经营改革道路上积极探索的重要一步。

笔者有幸目睹中国首套自动化邮票的出台,见证了中国邮政史和邮票制造、发行史上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自1”在1999年12月30日的发行,使得自动化邮票在中国浮出水面。“自1”是我国首套摆脱传统邮票制造、发行、销售以及面值供给方式的现代化邮票品种,是对传统邮政经营模式的根本变革。编号“自”系列邮票在中国邮票目录中的地位极为特殊,其意义不同于过去所有传统票种。



  标签:“自1”在中国邮政史、邮票发行史上的定位研究 (上)  中国邮政史  自1邮票  

  上一篇:发光邮票的发展_
  下一篇:“自1”在中国邮政史、邮票发行史上的定位研究(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