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与月季勿混淆


91邮票网 1970-01-01 08:00:00 浏览量:173

   玫瑰、月季同属蔷薇科蔷薇属,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种,就好比驴和马虽同属奇蹄目马科但却是两种动物一样,相互不能替代。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余树勋教授在他1992年出版的《月季》一书阐述道:“本来,野蔷薇、玫瑰、月季花是3个截然不同的种,古代记述和西方科学的分类都不曾混称。但近年来由于外文字典上转译的错误和香港、台湾与东南亚华语及中文存在着不同的称谓,以及科学常识的欠缺,人云亦云,造成月季、玫瑰、蔷薇混为一谈的现象时常出现。英语的Rose是蔷薇类这个大家族的总称,其中既包括月季、玫瑰,也有野蔷薇,所以最好译为蔷薇类或简称蔷薇,而Rosegarden应译为‘蔷薇园’,而不能译为玫瑰园或月季园。”由此可见,今天的大多数人把这三个不同种的蔷薇属花卉植物,统统称为“玫瑰”了,无意之中犯了常识性错误,所以有必要加以纠正和澄清。

 

 

   蔷薇属(Rose)包括100个不同的种,除去少数富含芳香油的蔷薇作为加工原料外,大部分是供观赏用的。通过几百年的人工选育、杂交,蔷薇大家族今天已超过2万个品种,已经成为观赏植物中最受欢迎、栽培最广的一类。在世界各地进出口和国内外交易的鲜切花中,月季始终是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以下通过方寸来了解一下玫瑰与月季,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别。

   玫瑰是原产于中国、日本和朝鲜的蔷薇类重要家族成员之一,它早在我国汉代就有了文字记载,18世纪被引种到欧美。玫瑰的特点是茎上密生刚毛和直刺,叶表面叶脉深陷布满皱纹,果实呈扁球形,花色单一,即玫瑰红。由于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所以玫瑰在欧洲尤其北欧很受欢迎(图1为“野玫瑰”,图2为“法国玫瑰”)。其另外一个特点是,每年只在夏季开一次花,偶尔有秋季开第二次花的;同时,芬芳的玫瑰是“液体黄金”玫瑰油的生产原料,如盛产于“玫瑰之国”保加利亚的“大马士革蔷薇(玫瑰)”(图3),就是使该国成为世界第一玫瑰油生产国的优良品种,其年产量达1200公斤。要知道,每生产1公斤玫瑰油,需要3—5吨鲜花瓣,这些统统要经过人工一朵朵采摘而来,而每克玫瑰油的价格要高于每克黄金,这就是“液体黄金”的由来。今天,玫瑰主要为生产玫瑰油而栽培,所以不以观赏为主的它,很难出现在鲜花店里。

   月季也是原产于我国的观赏花卉品种,俗称“月月红”,已有千年以上的栽培历史。人们喜爱它是因为它花期连续不断,月月见花,在长江以南地区冬季不凋。其茎光滑,间生勾刺,叶多呈长圆形,光亮,叶脉浅。16世纪,月季被引种到欧洲,被称为“中国蔷薇”或“孟加拉蔷薇”,不断的花期和真正的红色得以充分发挥。通过各国园艺家数百年的辛勤培育,有了现在的“现代月季”大家族,不仅其花型各异,其颜色也比玫瑰多得多,有紫红、大红、粉红、橙红、金黄、正黄、浅黄、白、绿、蓝、双色、变色和正在培育的黑色等,可谓五彩缤纷,美不胜收。所以,在严冬里情人节卖的所谓“玫瑰”,只能是来自南方或温室中栽培的月季,而并非每年夏天只开一次花的玫瑰。尽管这个错误称谓已习以为常,但错了的还是应当予以更正。

   我国曾于1984年发行过T.93《月季花》邮票1套6种,介绍了6种我国的知名月季品种。之后在1997年与新西兰联合发行的1997—17《花卉》1套2种邮票中,分别展示了典型的“中国玫瑰”和“新西兰月季”。此外,“玫瑰”普资片也为广大集邮者熟悉,我们只要仔细分辨,就可以发现它们的特点和区别。当年11月19日,为祝贺上海国际邮票和钱币展,新西兰邮政又将这套邮票小全张加印加字发行,小全张衬图为醒目的一朵月季花(图4)。当然,由于人们对蔷薇的多年杂交繁育,有些新品种已经渐渐失去了原本的特征,还由于邮票多为绘画作品,邮票上的蔷薇不一定与实物一模一样,所以,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要从邮票上分辨出月季还是玫瑰,是比较困难的,而参考邮票目录又牵扯翻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问题。因此,从植物学角度讲,将专题邮集以《玫瑰》命名是不科学、不规范的,因为绝大多数作者是不可能将世界各国发行的数千种蔷薇邮票品,分辨出哪些是玫瑰,哪些是月季,哪些是野蔷薇。那么,就按余树勋教授所言,称之为“蔷薇”好了,不会出现异议和错误。如果邮票上印有其英文或拉丁文名称,则应译出。而从目前来看,蔷薇邮票中,现代月季为多,玫瑰量少,野蔷薇极少上邮票。图5、6、7是新西兰1976年为“世界蔷薇大会”发行的《名品月季》邮票1套3种,分别是(低至高值):蒂法尼(丝纱罗)、和平、克莱斯勒帝国(火烧云),白色背景和“特写镜头”分别展示了3种颜色系列中的佼佼者。

   让我们科学正确地区分、认识玫瑰和月季,改变之前的错误称谓,让科学普及工作深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全面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作者:一凡   文章来源:集邮天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