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书籍:比老精稀金银币更稀缺


91邮票网 2012-07-04 13:34:47 浏览量:260


经典书籍尾页价值最高 


经典书籍《社会主义史》
  建党初期红色经典书籍受追捧

  无论在上海北京的拍卖市场,还是在广州的古籍市场,1922年初版的《社会主义讨论集》与1920年初版的《社会主义史》,均可以万元以上的单价成交。业内人士提醒藏家:该类藏品仍处在小众收藏的价格“洼地”,稀缺性与历史纪念价值决定了这些书籍具有较大的升值潜力。

  文、图、表/记者 井楠

  今天是中国共产党诞辰91周年纪念日,收藏市场上,红色经典书籍、邮票、纪念币受到了藏家追捧;广州藏家对于建党初期的书籍兴趣倍增。

  记者走访了广州越秀区一带的旧书市场,发现所谓的“红色书籍”是古籍收藏中既偏且稀的门类,存世数量极少,交易极少,熟悉者也较少;即便如此,却不是冷门,很多二手书店的老板都对此深表兴趣,“你家如有这类旧书,快快拿来呀,高价收购。”

  90年前发行量仅千本

  据了解,1925年之前的“古本”书籍在广州二手市场的价格一般都在3000元以上,但如果是《社会主义史》、《阶级争斗》这样少有出现的红色经典,成交价多在万元以上。早在2008年的拍卖会上,《社会主义史》的公开拍卖价格就达到了7800元,在此之后,嘉德、上海工美零星有书拍卖,价格逐步上涨,超过了普通古籍的价格上涨速度,与名人墨迹类拍品的增值速度旗鼓相当。

  “物以稀为贵,当年共产党建党初期,发行书籍十分危险,每本的发行量最多不过3000本,历经战乱,存世量已十分有限,品相好的更少。”纵原邮币卡市场的李老板告诉记者说。

  3000本是个什么概念?正好是钱币市场中“老精稀”金银币的门槛,3000以下发行量的,被称为“老精稀”,是钱币市场身价倍增的香饽饽;而对于建党初期经典来说,当时号称的发行量有3000本,实际发行量可能连1000本都没有,历经战乱后的存世量可能不到几十本。

  红色书籍意义非凡

  红色书籍为什么如此吸引资深收藏者?最重要的原因还并非稀缺性,而是其背后所代表的“建党伟业”的特殊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研究、宣传、记录马列主义传播轨迹的重要文献,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早期的思维轨迹、活动线索。

  经广州古籍收藏爱好者徐科多年考证,1923年之前,中国共产党组织撰写、公开发行的书籍一共只有8本,从1920年(建党之前)起,依次是《社会主义讨论集》、《哲学问题》、《到自由之路》、《欧洲和议后之经济》、《社会主义史》、《阶级争斗》,另有两本名称不详。

  在此之中,第一本《社会主义史》与另一本《社会主义讨论集》均以世界公历计年,书面上分别写明了“一千九百二十年”与“1922年初版”,这对于当时仍习惯于朝代计年法的中国社会来说,属于十分罕见的举动。而此后,由于政治风声渐紧,多数书籍反而改成了民国计年法,比如《哲学问题》就写明了“民国九年十一月初版”。

  另两本名称不详的书籍近10年从来没有在拍卖市场上出现过,藏家对于书名历来均有争议,有人说包括了《工团主义》,也有人说包括最初的中文版《共产党宣言》,至今未有定案。多数人认定这两本书是1921~1922年两年时间中出版的、宣传马列主义的著作。

  收藏TIPS

  尾页价值最高

  对于建党初期的红色书籍来说,书本尾页的出版、印刷记录是其价值最高的部分,上边不仅仅写明了出版者、编辑者、印刷者,还有出版日期、销售价格,甚至还有印刷数量,对于考证我党初期的社会活动有着重要意义。记录越完整,书籍价值越高,资深古籍藏家一般都会先看尾页再翻看内容。

  此外,品相问题向来是衡量古籍价值的重要标准。红色书籍历经战乱、政治动荡,保存下来的并不多,有些书籍甚至被当成是废旧书混杂在回收物中集体销毁了。为此,扉页完整、书面干净、字体清晰的书籍要比破损者的价格至少高出2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