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仿古玉市场造假被揭穿


91邮票网 2012-06-29 09:22:43 浏览量:552

 “文物造假”被揭穿,“假古董”产地萧条——安徽蚌埠仿古玉市场调查

  (记者 王立武)网上盛传的“中国文物造假地图”称玉器造假以安徽蚌埠为重灾区,蚌埠仿古玉雕成为不少人口诛笔伐的靶子。

  仿古玉器行业如何发展?怎样引导仿古玉产业走向规范?记者日前实地走访了蚌埠玉器市场。

  数万人“仿制”古玉

  位于蚌埠市龙子湖畔治淮路与新淮路附近的幸福村,本地人称之为北工地。幸福村已少有居民居住,村中房屋出租后,被改成了一个个玉器加工坊,经营雕刻机、玉料、钻石粉的商铺。

  陪同记者的老郑在蚌埠玉器行业打滚近30年。他说,经过近20多年发展,北工地已成为闻名全国的仿古玉雕刻基地,有2000多家玉器作坊,近3万人从事玉器加工产业。

  记者走进一家加工作坊。余姓老板说自己1994年来到蚌埠,起初8年跟师傅学手艺,2002年单独开起玉雕作坊,有三台玉雕机器,聘请了6个工人,能完成雕刻、打磨、做旧一系列工艺。

  余老板告诉记者,加工的料子来自新疆、青海、韩国、俄罗斯等地;也接来料加工的活,由客户拿来实物对比画图进行制作。尽管有玉雕机按图雕琢,但因为是手工操作且有后期加工,所以绝不会有一模一样的两件玉雕。

  余老板说,要将玉器做成仿古玉器成品,需要一个繁琐的做旧过程,要研究历代玉器的纹饰、形状特点、加工特征,各个时代的玉器在开片、钻孔、纹饰雕琢和表面光泽处理方面都有不同。

  制造沁色是仿制古玉的关键环节,各个作坊都有自己秘而不传的方法。余老板介绍:最常见的玉器做旧方法就是直接用炉火烧出黑色的纹理,模仿在地下被霉菌侵蚀的痕迹。另一种做旧方法就是用一种特殊的药水浸泡,浸泡之后,玉器表面产生一层白雾,以充水浸。还有一种是用铁屑拌玉器坯料,然后用热醋淬火,埋入潮湿地下数月取出时,玉已为铁屑腐蚀,出现橘皮纹,纹中铁锈呈深红色、有土斑,效果很好。

  “好玉不作旧,这是行里不成规矩的规矩。”余老板说,好玉不易沁色,蚀染的色是浮色,浮在表面,没有旧意,所以好玉不作旧。作旧的玉是有绺裂、有杂质的次玉,这种玉质地粗糙,软硬不均,蚀变的沁色深浅不一,可深入内部,有与古玉同样的沁色效果。做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遮掩瑕疵,但“品相再差的玉也是真玉”,不同于造假。

  名声太差,销售今不如昔

  从合蚌高速蚌埠路口下,20分钟车程,就看到了蚌埠光彩市场的玉器城。这里是蚌埠最大的玉器销售地,集中了约1600家商铺。

  玉器城“玉博馆”五层大楼内一层60多个柜组,记者看到,营业员们有的在看书,有的在玩手机,有的在聊天,一至三层楼,长达1个多小时时间里,只有记者和驾驶员两人算是顾客。

  玉博馆外面的店铺也一样冷清。七区7号莫老板的店铺内陈设的玉器十分精美,地上还有几件包裹好的大件。记者上前询价,十有八九都在单价3万元以上。

  莫老板说,蚌埠的玉器大部分批发给全国各地的玉器商分销。玉器商大多来自北京、广州等地,也有来自本省合肥市、阜阳市的,一般都是熟客。也有中介领来的,中介带来的客户一般不直接谈价格,他们挑选好之后就离开,价格由中介来谈。

  记者提出想买一块仿汉代玉璧。莫老板说:现货没有,如果可以等,3个小时后来取。高仿精品得5万元,若要鉴定证书,另加2000元。

  在另一间玉器店,记者问老板娘:起价在5万以上的玉器,来买的顾客都是什么人?老板娘略带诡秘地说:真正玩收藏的人少,买去大都是送礼用的。

  谈起生意,老板娘说:外面都认为仿古玉是假的,现在卖不出去了,今年营业额不到去年同期一半。

  仿古玉器极易骗人造假 多环节应规范

  业内把仿照古形、古制、古工艺的玉器统称为仿古玉,仿古玉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蚌埠市玉雕协会副会长、蚌埠市博物馆副馆长辛礼学介绍,目前,蚌埠有近4000家从事玉器生产、经营的商家,从业人员4至5万人,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蚌埠玉器商家遍布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扬州、新疆、河南等国内主要玉器市场。

  辛礼学坦言,目前仿古玉器市场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请伪专家给做旧的仿古玉器做假鉴定,然后冒充古董出售或拍卖。“有些所谓的专家连实物都不看,从网上把照片传过去就行。一张鉴定证书收费2000元,只要钱到账,不出一个星期,鉴定证书就能寄回来。”辛礼学说,对于此类欺诈行为,需要加大打击力度。

  要解决流通环节的混乱问题,蚌埠市文广新局建议:一要依法加强仿制文物制作市场的管理,把文物执法前移到市场;二要成立行业协会,规范行业行为;三是规范文物鉴定环节;四要大力宣传文物保护法和文物鉴赏知识,提高收藏者的鉴赏水平,引导收藏市场健康发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