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学观微录之廿一


91邮票网 2012-05-20 18:54:20 浏览量:440
 在邮政的术语中,曾有古代的“驿道Router by Couriers”,及现代的“邮路Postal Route”两种。惟邮坛同道所指的驿道,则仅自清光绪四年二月开办津京间的骑差邮班始,故有Customs Couriers(海关骑差)之称。这在早期海关邮政时代的残封断片上,不泛遣迹可寻。现代的“邮路”,则因为交通工具的进步,已有海陆空三途了。不仅那种腰系铜铃、路人争避、昼夜兼程、日驰数百里的驿夫,已成绝响,即邮政初期的马差,也已绝迹了。  旧驿新邮,虽各有渊源,然其蜕化递嬗,则正表现出人类文明的进化过程。诸凡考据发掘探讨此一交通有关的问题,亦应视为现代邮学应修的课程。如果一位现代的集邮学者,竟不知一封信件的如何寄递,其历程如何,岂不是笑话?(<图1>)   譬如说,古代的驿站官府的“排单”上所填注的站名里程时刻,便是“驿道”史迹有力的物证。后来邮件上所销的起迄邮戳,或中途转口邮戳,都应是“邮路”的线索。现代邮件浩繁,手续力求简捷,邮件整检分区装成总包运寄,除非在经由某地需另行封装,势必由转口的邮局清点销戳外,一般的信件上转口销戳Transit Mark的机会并不多,欲探知其邮路的历程,自必倍艰于皆。但现代邮政的邮政与图Postal Map与邮路图Route Map及邮班时刻表Time Tables,甚至邮务区域与局所的分布等等,便是研究邮驿交通的可贵资料。不过这些多是属于邮政内部的文件,公众自不易详悉。  十多年前,我曾获交以邮史擅长的乡长楼组诒先生,曾细读其大作《中国邮驿发达史》一书,适与我早岁探讨海关邮政时代的实寄封邮戳日期与邮路历程的旨趣不谋而合,惟他的范围上溯远古,我的领域仅于晚清一代而已。我为此曾化了许多年的时间,去探索海关邮政时代,南北通邮主要的天津至镇江间的一段“陆上骑差邮路”,为此也曾涉猎于铁路的兴建历史,及“运河”的流域。也曾研读始创于同治年间的上海工部局书信馆的史迹,从其光绪十三年十一月所刊印的简章中探索其“通邮的地名,”继再由光绪四年,“华洋书信馆”的《马递新章》中知:“天津至济南到镇江,计程廿二站,沿途设马棚四十四处,置马八十八匹,逐日沿棚往来递送。每六十里限四点钟驰到,另用巡马十二匹,沿途稽查,以免延误,全程限期十日准到,风雨无阻。”也曾试制《海关邮政时代中国邮驿交通概况》图,惟按诸集邮家所藏的古封实物,迄未见济南的海关邮戳,而查海关邮务报告,也多罕有提及济南。设以山东济南为南北干线的枢纽,则此点殊不可解。因思古今驿道邮路,必多有兴替而不同,只是官书多有未详。在海关通邮的十六商埠中,经开办陆路骑差的邮路所经地名,知仅有上海、镇江、烟台、大沽、天津、北京、牛庄七处,除北京外,皆属海陆可通的口岸,海关邮务既以通商各埠为主,自然那些未经辟埠通商的重地,在“邮路”上从略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