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集邮产业化到来的时候


91邮票网 2012-05-12 17:45:18 浏览量:417

 日前,我和来自外交界、教育界,以及马未都等专家学者一起,在中国集邮总公司举办的“2012中国集邮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上,发表了讲话。走下讲坛,我想到一个问题:集邮者如何面对已经到来的集邮产业化的大势。

从原生态的以物易物式的交换,到以款易物的流通,集邮行为始终离不开经济规律的制约,也离不开集邮市场。在集邮者中,从1955年新中国初期还很少有“公司”这个称谓的时候起,“总公司”三个字就已经是集邮者对于中国集邮总公司的“昵称”了。

“总公司”的东华门时代,那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计划经济时期集邮品销售的时段;和平门时代,那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集邮品销售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时段;前门时代,即当下“总公司”所在地域,这是集邮营销事业向集邮产业化跨越的一个新的时期。

在北京这三个古老的地段,“总公司”在集邮者的瞩目下发生了一个个也是令人瞩目的变化。应当说,当集邮产业化到来的时候,与集邮者曾是很亲近“总公司”确曾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古老的“三门”之外又创意开发了“中国集邮”连锁专卖店,就是一例。

在集邮者心目中,集邮公司为集邮者服务天经地义。但是,当我们看到一些集邮“衍生品”出现的时候,却又疑惑。以金条、银锭、彩票、挂件、摆件等非“邮”载体制作的集邮品,以及本票册、二联张、四联张、声画俱现等邮品,在集邮者看来,与传统集邮概念以及邮品的规范有所违背。集邮门户网转

我们常认为,集邮品要有纯粹的“邮味”,这没有错;但当集邮作为邮政建设中的一个链条构成国民经济产业的时候,集邮产品不可避免要面对社会更广泛的需求。以“邮”为核心的集邮“衍生品”因为有更高的经济效益而必然构成其经营中的一个新项目。这种不离开“邮”而又不囿于“邮”的创意以及产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集邮者的需求。但是,我们不需要,不等于社会上更多的用户不需要。尽管面对集邮公司的这种开发,心有疑惑;但从产业发展的大局来看集邮门户网转,我们应当理解,应当赞同,应当支持。事实上,在多元化的集邮品的开发中,我们的“总公司”始终关注着传统意义上的集邮者的需求;并且也在新的形势下创意着这一类所谓的“老”产品的开发。

集邮产业化是与时俱进的一个经营理念和实施,也是集邮事业在经济领域发展的必由之路。记得。我曾留存一些20世纪50年代“总公司”销售邮票用的纸袋,上面印着四项经营内容全部是为集邮者服务的;时过50余年,“总公司”的生产和营销,进入产业化,成为邮政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这就必然要扩大经营市场。现时,集邮公司为集邮者服务毫无疑义。但只为集邮者服务就片面了。面向并强化社会更广阔的需求,让集邮者和更多的不集邮的用户成为集邮公司的“上帝”,这就是市场的开拓。于是,适应广泛需求的集邮品和“衍生品”必然出现了。作为传统意义上的集邮者当然不需要,甚至看不惯;但是,当集邮产业化到来的时候,我们应当有开阔的心胸集邮门户网转,高兴地看到“邮味”并不纯粹的集邮“衍生品”走向社会,走向更多的尚不集邮的群体。而且相信,这些带有“邮”味的产品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让集邮文化更深入人心,或可还会产生新的集邮者。因此,我们要以热情的笑脸面对这些悄悄到来的变化。因为,集邮者要有一个开阔的视野。

当然,在这次“论坛”上,我也阐述了集邮产业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传统意义上的集邮者的课题。毕竟,集邮公司还要真诚地为集邮者服务。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提出:“邮政企业要当好集邮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推动者”,我们集邮者也要成为助力的推动者中的一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