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童年与集邮未来


91邮票网 2012-05-04 16:36:50 浏览量:333

 常常徜徉在一派“银色浪潮”老人的集邮世界里,仅只参加几次青少年的集邮活动,那种耳目一新之感,直面而来,殊是强烈。其实,“鹤发”自有老年人的魅力;而身置于“童颜”之间,我则感到了一股力量,一股集邮后继有人的令人感奋的力量。

  时下,议论“集邮未来”的话题多了,大抵会讲到当今集邮低迷的态势,也会涉及“集邮消亡”这个有点危言耸听的“预言”。对此,我曾有过几篇文字表述了“集邮不会消亡”的观点。只是沉浸在青少年集邮这个充满活力的场合中时,我又从另个视角想到了也看到了集邮的“未来”。

  我们都是从儿时开始集邮的,而今看到孩子们的集邮情态,确实让我们有了一种怀旧的情愫,似又回到了自己的集邮的“童年”。虽时已隔代,却恍如昨夕,两代人童年对于集邮的痴迷,几如出一辙。

  近来,张艺谋感叹如今“纯情少男少女”已是难觅。而在集邮中,纯粹奔着文化知识而去的那种晶莹剔透的纯洁意念,现实中还是有的,却大多只在青少年集邮群中或老年人群中见到。青少年痴迷集邮,和我们少时痴迷集邮相比,首先就在于单纯地透看着和信仰着“集邮长知识”这个不变的信条。“集邮童年”时分,全然没有商业的市场的色彩,也没有奖级等名次的分别,只是去体会着邮票方寸所给予我们的知识与智慧。记得,我的小学时代的一次考试,就是“金田起义百周年”纪念邮票给我烙下了记忆,试卷上很快就写下了正确的答案:“1851年”。而今孩子们的集邮百科知识竞赛,更是从邮票开启了诸如“十万个为什么”式的知识宝库,从中汲取了和积累了滋养;因此,“集邮长知识”这个道理不是灌输的,而是在集藏中点点滴滴体悟的。应当说,无论哪个时代的“集邮童年”,集邮首先就是纯纯的业余文化性的爱好,也是别样的一种课余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了和增进了集邮的兴趣,有的甚至延宕终生。

  “集邮童年”正是因为有着对于集邮本真的最纯真的认知,才为集邮构筑了坚实的基石。这是集邮的“童子功”,完全与那知道“猴票”的增值神话之后方才集邮的人们不同,而是从“根”上对于集邮有着又朴素又深刻的认识,有着又浓厚又真诚的情感。这种“知”与“行”是在“一张白纸”上描画最新最美的图画,那是不因邮票的贬值而辍,也不会因集藏的坎坷而止的。

  集邮目的是集邮行为的方向,也是集邮兴趣的基础。“集邮童年”正是以纯正的对于集邮文化属性的感悟,没有任何功利色彩地端正了集邮的目的。事实是,我们这些摇着一头“银发”的老邮迷,也都是从“集邮童年”为集邮爱好奠基,为集藏行为蓄力;由此而在我们身上和下一代以至几代人的身上,焕发着集邮的恒久的生命力。

  我们不排斥集邮在市场经济中的积极作用,也不反对集邮可以从经济角度出发投资。但如今我们谈论的是如何在集邮低迷之时仰看集邮的“未来”。因此,我们就选择了一个关于集邮动力的视角,来透看这个已经近到眼前的情势。我以为,“集邮童年”这个既是事实又是象征的词语,所道出的是集邮的“原动力”,亦即集邮文化;这将是集邮“未来大厦”的根基。我是希望从文化与经济两条路径殊途同归的;但是,集邮那没有利益驱使的文化属性却是“根”与“本”。    让我们赞美孩子们的“集邮童年”,也回望我们那已逝去却不能忘怀的“童年集邮”,只有对于集邮真谛的纯洁的认知,才会有生生不息的集藏行为的传承,才会在集邮的地平线上看到后继有人的朝旭升起。(李近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