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琐事·忆集邮


91邮票网 2012-04-21 10:58:00 浏览量:456

引子 余自少时,即醉心集邮,忽忽已六十余年。回首往事,碌碌一生,了无成就可言。然其间亦不乏趣事,略记数则,余之集邮梗概,尽在其中矣。 集邮从这里起步 1942年秋,我考入苏北公立南通中学初中部一年级。由于学校离家较远,就在校寄宿,即所谓“寄宿生”。这样一来,课余时间与同学接触的机会较多。当时班上有几位同学集邮,我看了花花绿绿的邮票,觉得很好玩,也就跟着集邮。所谓集邮,只是收集一些零星的信销票,实贴在练习簿上赏玩。比较讲究的同学还用玻璃纸将邮票包好,然后贴在练习薄上,鼓鼓囊囊的,很不美观。当时我们的邮票不外乎帆船票、中山像票、烈士票等常用普票。至于纪念邮票,如谭院长、新生活、邮政开办40年也只有一、两张低值票。庆美150周年纪念票,票幅大(51×36),其实比现在的水浒票还要小些,印刷美丽,哪怕是五分的低值票,我们也都视为“珍品”。 南通地处长江北岸,与上海虽仅一江之隔,但集邮风气较之江南的苏州、无锡相去甚远。集邮的人很少,从来也不曾有过一家像样的邮票店,更不要说集邮组织了。1945年前后,我开始向上海光华邮票社函购套票。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只能买一些近期票,如平等新约、林故主席、就职、蒋寿等。 1948年高中毕业,随后考取清华大学电机系。是年秋带着这两本集邮册来到北平。这是我在南通集邮6年的成果,尽管水平很低,但集邮毕竟是从这里起步。 文革期间 有失有得 1966年十年动乱开始时,我是一机部压缩机械研究所一个研究室的副主任,也算是小当权派,但还够不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因此只是“靠边站”,不让你管事,但也不批斗你,相对而言,日子要好过一些。 文革开始破四旧,风声鹤唳,我对那两本邮册“自觉”进行“革命”。有蒋介石头像的固不必说,宣统纪念邮票也“极其反动”,即使有国民党徽的孙中山像邮票也不敢留,这样一“破”,几乎只剩下两本空册了。集邮起步6年的成果全部化为灰烬。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一面大把大把的烧邮票,但一见新邮票发行,又垂涎欲滴,蠢蠢欲动。这下子可好,有了借口:热爱毛主席。 当时压缩机械研究所在北京西郊吴家村重型电机厂内办公。站在四楼办公室南窗前,一眼就能看到小河对面吴家村供销社的三间小草房。当时吴家村属偏僻地段,没有邮局,只是在供销社里挂了个邮箱,设了个代办点。每周一、三、五下午由永定路邮局派一名工作人员来人办理挂号、汇款等业务,每次他都要带些新邮票来。我们无公可办,到时就站在窗前观望,只要邮局工作人员一下公共汽车,我们就立刻离开办公室,赶到供销社去买邮票。就这样,我从这邮政代办点买到了文12“毛主席去安源”之前的11套邮票。文4“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票因有三枚高值票,他没有带来过,事实上,即使带来了也卖不脱。 每当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整版整版的语录邮票摊在桌上任你选购,为什么就不多买几套,甚至买一整版呢?又不是没有经济能力。正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山中无老虎 猴子称霸王 1969年3月,我离开北京,支援三线建议,来到四川乐山五能桥原范旭东、侯德榜创建的永利川厂。利用该厂的地盘,正在新建国家重点企业——东风电机厂(以下简称东风厂)。 到东风厂后,除了上班和没完没了的政治学习之外,剩下不多的业余时间忙于生活琐事,根本无暇顾及邮事。当然,复刊后的《集邮》和新发行的邮票,只要能买到的,还是照买不误。 1989年我由总工程师岗位上退下之后,时间就比较宽裕,这时才与厂里的集邮爱好者赵玉岭、谢悦坤等逐渐有所交往。他们都是五通桥集邮协会(以下简称五通邮协)的骨干分子。 五通邮协那时正在筹备“庆祝国庆40周年邮展”,他们都积极组集,同时也劝我参展。说我的全套“文”字邮票就是很好的题材,在五通桥区还没有全套的。在他们的怂恿下,我和儿子穆奕一齐动手,短短几天完成12张贴片,名曰《文革邮票全集》。送展以后,效果不错,观看者很多,都是想一睹文革邮票的风采,连五通桥区的领导也来看了。邮展结束后,五通邮协给这部邮集颁发了“特别奖”证书。稍后又聘我任五通邮协名誉会长。正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巧遇中银错片 1990年5月12日,我赴乐山参加乐山市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大会及小组讨论的地点,与住宿分在两处,相距有2公里左右。为了照顾年老体弱政协委员,往返都有交通车接送。一般我早晨坐交通车去会场,但中午、下午会议之后都是步行回住处,这样可以顺道去玉堂街邮电局看看。 大概是5月14日下午4点左右,我路经玉堂街邮电局,见集邮柜台上正在出售纪念邮资片,一共有三种,都是新来的:JP20北京第十四届世界法律大会纪念;JP21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纪念;JP22香港中银大厦落成纪念。尤其是中银片设计得非常美观,大蓝天下的中银大厦更显得卓而不凡。三种JP片的售价都是每枚0.18元,为了凑个整数,每种买了5枚,当时倒也没有什么特别高兴。 散会后刚回到家,赵玉岭告诉我,他从五通邮协得知,昨天邮电部已电令全部收回,停售中银片。这时我才意识到这是一次幸运的巧遇。这5枚中银片,不管是高价时每枚四、五千元,也不管后来低到每枚五、六百元,我都一直珍藏着,作为我集邮生涯中幸运巧遇的见证。 潜心集邮文献 1990年以后,我的兴趣转向集邮文献,经过十年的寻寻觅觅,已集全几十种集邮报刊。如全套的《集邮》、《北京集邮》、《上海集邮》、《天津集邮》、《中国集邮》、《集邮研究》、《集邮通讯》、《中国集邮报》、《集邮报》,以及香港《邮票世界》等。最初是藏而少用,最近几年开始潜心阅读,为《中国邮史研究》、《中国邮史》等邮刊撰写了十几篇介绍各种集邮报刊的邮文,总数近十万字。自知邮文水平有限,却被《中国邮史研究》编辑部评为该刊2003年度优秀作者,使我汗颜,这是是对我的很大鼓励。今后将继续努力,潜心阅读,既为自娱,也为邮史添砖加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