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风景日戳小史


91邮票网 2012-04-05 11:49:37 浏览量:501

 一、历史背景   我国风景日戳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旅游集邮事业的发展而起步的。1985年邮电部邮政总局规定将风景日戳列为邮政日戳的三大类八种邮戳之一,属特种日戳,以后发展迅速,成为戳记类集邮的重要分支。   此前,早在1982年春,由于集邮活动的复苏,无锡著名集邮家孙君毅向无锡邮电局长张宝荣建议刻用风景邮戳,陈述它对推进集邮、旅游之利,并亲自设计图样,经批准终于1983年2月1日在无锡启用。此后云南、新疆、陕西等地也刻制了不同规格的风景日戳。   1985年邮电部发出邮字(1985)第410号关于《邮电日戳印模规格标准与使用管理规定》是我国邮政当局首次将风景日戳列入邮政日戳序列,对风景日戳戳面形式和尺寸规格、风景图案幅面、构图要求、地名及文字排列以及没汁、领用、申报程序作了明确规定,确立了风景日戳设计、领用、对外使用的体制。经过十年实践,1995年,邮电部又以邮部422号文件重新修改印模规格标准,风景日戳形状仍为圆形,直径由32毫米改为30毫米,其他规定基本未变。   1986年8月1日,新中国首套规范风景日戳在甘肃兰州面世,共7枚,名称分别是:五泉山、白塔山、刘家峡水电站、麦积山、莫高窟、嘉峪关和泉湖。此后到现在已行用17年,截至2002年底启用风景日戳总数已近3500枚。   二、风景日戳的规范启用 风景日戳在行用初期,原邮电部要求“对风景日戳的刻用持严肃态度,刻制使用管理应按照部的统一规定执行,不得由各局或集邮公司自行刻用,以免紊乱无序造成不良影响,对新疆吐鲁番邮局启用的六种旅游风景日戳印模规格不符合规定(直径45毫米),陕西省临潼县邮票公司自行刻用的“临潼华清池”“临潼秦俑”两种风景日戳不符合部规定做了通报批评。同时要求人民邮电出版社《集邮》和《中国集邮》编辑部在刊登我国风景日戳的式样或报道性文章时要根据邮电部的有关规定加以核查,对不合部规定的风景日戳的式样及报导文章不要刊登。这些措施无疑对保证风景日戳的规范化起到良好作用,历年推出的风景日戳不规范的仅占很小比例。风景戳协会(苏州)民间集邮组织,年度评选最佳风景日戳时,对不符合邮电部规定的戳不予评选,对此作了有力的配合。风景日戳规范戳达到95%以上。但是,由于缺乏经常性检查,致使不够规范的风景日戳仍时有出现。   三、推行风景日戳扫描   1、全国重要景观纷纷走进风景口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务院二次公布的历史名城中的景观正分批——走向风景日戳图面,并成为重中之重。   在已启用的风景日戳中与宗教相关景观占较大比重,佛教传入我国约有2000年,道教产生于1800多年前,伊斯兰教则有1300余年之久,天主教和基督教从西方传人亦有几百年的历史,许多宗教场所已成为宗教名胜古迹,它是我国历史文化遗迹,约占全国现存主要名胜古迹的二分之一。我国第一批公布的18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宗教名胜即占80处,可见宗教名胜遗迹是我国丰富多采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宗教名山、著名寺庙、佛塔、经幢、墓碑、佛道教石窟石刻在历年风景日戳中均不鲜见。   各地总是将本地区著名的自然、人文景观纳入风景日戳之中,历史遗迹、革命圣地、边寨风光、名山大川、园林胜景、著名学府、经济建设尽皆延揽其中。   我国是多山国家,山、峰、石、丘、岩、窟、峡、岛为大宗,我国又是河流纵横湖泊遍布,海岸线长,海、江、河、湾、湖、溪、瀑、潭、滩、沟、泉在风景日戳上展现不少。   2、从中原到边缰、风景日戳图面景物遍地开花。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山河壮丽、文化灿烂,以何种景色为切入点,各省并不相同,从1986年到1990年推行风景日戳头五年看,有以名胜古迹为重点,如山西、河北、辽宁、上海、江苏、四川、贵州、西藏、湖北突出地介绍历史遗迹。有的重点集中宣传著名风光,安徽突出黄山、江西专介庐山。有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并举如北京既有文化古迹、也有亚运场馆,天津、吉林、浙江、福建、广东、海南、云南也是两者并重。之后的十年逐渐转入现代风光,名胜古迹相对逐渐减少了。   3、重大国际体育赛事的场馆、著名高等学府融入风景日戳。1990年北京亚运会成功在中国举办,是我国历史上首次举办洲际国际赛事,为此北京启用了30枚比赛体育场馆风景日戳。1999年国际大学生运动会在北京举行,北京又启用了大运村及大学生运动会在大学体育场馆举办地风景日戳。2002年又有国内外闻名高等学校风貌融入风景日戳之中。丰富和扩大了风景日戳的内涵。   4、培养一大批风景日戳设计能手。在风景日戳推行中涌现出众多戳的设计者是理所当然的,现在已经形成一个设计队伍。在他们中有著名邮票设计师、社会著名艺术家、业余美术爱好者、也有干部、工人、集邮协会领导参与其中。设计出多采多姿风景戳图,在我国邮坛上大放异采。   戳面30毫米直径范围,空间狭小,去掉风景名称、地名、日期字钉位置,所余面积无,用线条表现出风景特色,需要一定艺术表现力。头五年,是风景日戳创业期、先后有各地129人设计出540枚风景图案,开—代新风。可称之为戳的创新。其中一人设计10枚以上的计有11人,他们是:董金起(北京)54图55枚、蒋同伟(江苏)44枚、李峰(山西)34枚、王广生(海南)20枚、程根水(安徽)19枚,吴建坤(邮票设计家为江西庐山设计)12枚、张嘉滨(福建)11枚、刘兴淼(福建)10枚、钱国琦(浙江)10枚、史云漫(山东)10枚、张新中(江苏)10枚。著名邮票设计家孙传哲、董纯琦、程传理、黄里、张克让、任宇、李庆发、阎炳武、许彦博、王虎呜、杨文清先后都曾设计过风景日戳,1991年以后又有一大批新人走进风景日戳设计队伍、设计出多采多姿的邮戳令人喜欢。   4、配合新邮票、风光邮资明信片发行,启用风景日戳。近年来,每当新邮票发行,特别是风光邮票发行之际,同步启用风景日戳几乎成了惯例,票配戳更深化了邮票主题,也为邮票首发式造势、起到很好的效果,邮迷盖到了同题材风景日戳满意而归。   四、风景日戳成为集戳分支   风景日戳走过了17年历程,启用戳数近3500枚,分为二个阶段:1995年前为大戳,直径32毫米,1995年后为小戳,直径30毫米。如今,风景日戳已完全融人集邮、成为邮戳类邮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1、集戳族。许多集戳的人迷恋风景日戳是因为它有漂亮的图案,戳面清新、刻制规范。有全面收集的,也有分类按专题收集的、也有按地区收集的。渐渐地以小题材系列收集占了上风,因为它既可以收藏,将来组集也可用得上,比泛泛地收集要强。   2、组集族。到目前,风景日戳在基层、市级邮集中使用是多数,在国家级及走出国门邮集中使用是少数,如彭瑾先生在伦敦和南京2001全国邮展获奖的专题邮集《风》恰当地使用了“风动石” “风穴寺”等几枚风景日戳,是很切题,也是很成功的。有人总结说:“在国内展出的邮集,多上外国封戳;在国外展出的邮集,多些切题的中国封戳,评审员会感到新鲜”。32毫米大风景戳1995年已停用,存世量不大,虽不珍却是罕品。   风景日戳对开放类邮集用处更大些。有位邮友旅游一次云南,一路用门票、照片、风景日戳组成个“云南游、风族情”邮集,自娱自乐。   3、极限族。日戳、临时日戳、风景日戳制成的极限片,都能做到三和谐,与邮景主图相匹配的风景日戳制成的极限片更提精神,因为它提供了可视形象素材。   4、原地族。原地首日封、片以风景邮戳盖销,是当前的时尚,因为有些风景日戳图案是与邮票、风光邮资片相对应设计的,是上佳邮品。   在收集风景日戳时也有不尽人意之处,戳难盖,盖戳处找不到、盖戳质量不高,都是需要解决的。   作者简介   王晋枫,现年76岁,离休干部。1943年开始集邮,早年采取传统模式集邮,后渐改为专题收藏,对封、片、戳喜好研究。现任北京市老年集邮协会副会长。   早在五十年代即以北京邮局风景名胜图案封,加盖名胜古迹所在邮局邮戳系列收集。1986年,应邀以论文作者身份参加全国集邮联第六次学术讨论会期间,碰巧收集到邮电部在兰州首发白云山等7枚正式规范式风景日戳,由此一发而不可收。在北京老年集邮会成立了风景戳小组,为会内外邮友首日实寄百余套封。进而收集各地风景日戳,并加入苏州风景戳协会。先后为《中国集邮报》《集邮报》《集邮》《集邮博览》《上海集邮》《安徽集邮》新加坡牛车水年刊或撰写年度目录,或介绍景点资料,为宣戳风景日戳不遗余力。   与许庆发、余长贵合著《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戳图录纪念邮戳风景日戳卷》(1950—1990),执笔书中风景日戳部分,辑录风景日戳1100余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