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学观微录之二十五


91邮票网 2012-03-23 19:50:49 浏览量:508
 其次,再从台湾交通铁路的演变,来检讨龙马票是否可能移作火车票用。李氏认全台铁路是“商务局”,实则“商务局”与“铁路局”机构不同,关于商务局事容当另文再述。关于刘铭传治台创建铁路事,文献史册论者颇多,不及备录。武陵汤子炳编者《台湾史纲》第四查第四节(页四七)称:“光绪十三年六月,设台湾铁路总局于台北……十七年十月台北基隆间铁路,经开山凿隧而竣工……。”较详细的若连著《台湾通史》卷十九“邮传志”中“陆运篇”(页四○四)有称:“设铁路总局于台北,以记名提督刘朝干为总办,从事招股,应者甚多。德人墨尔溪John Bireh为监督,英人马礼逊H.C.Matheson为工程长,测量路线,自台北至基隆廿英哩。是年六月自大稻埕起工,以余德昌所带昌字四营为工役,经狮球岭,开鉴隧道,长十八锁” ……十七年十月开车,每日六次,后减四次。途中遇车,随时可搭乘,故时刻不定。每逢大稻埕致祭城隍之日,临时增驶,岁首腊底及五节均停。车资自台北至基隆四角四尖,头等倍之,每里约当二尖一厘,货物担抵一人,平均每日乘客五百人……”(<图1>)   又称:“其时基隆河水位高,舟运较廉,铁道未足与竞,以是入款少,收支不足相偿。”由此可见火车初犹不能与舟运竞争,火车票价自不能太贵。惟按清制“尖”似应称“点”,此是否因连著《通史》撰于日治时代,因以习惯称?待考。所称基北间四角四尖头等倍之的票价一节,惜未详时日。然据日治台铁路前期史料的引证,票价曾于清光绪十九年即一八九三年后有调整,基北间有增加二倍之说。  根据记录,该段的运输营业系自一八九一年十月全线开始,基隆线列车十二辆。最初的三等客票仅计廿二分,头等二倍,当时各站间的客票价目表,据曾汪洋所编著《台湾交通史》,第一章“日据以前之交通”(页八)附表五所载,悉台北到锡口为五分五厘,至南港八分三厘,至水返脚十一分,至八堵十九分三厘,至基隆廿二分,全程分六站。站间:锡口到南港二分八厘,南港到水返脚二分七厘,所以锡口到水返脚也是五分五厘,由水返脚到八堵需八分三厘,八堵到基隆则是二分七厘,故自水返脚到基隆也是十一分,由此可证水返脚(今汐止)恰是全程的中途站。  基此,龙马票上加盖的“洋五点”或“一角”,显已接近当初的火车票价无疑。由此对于《邮展专辑》所谓当时最低票价二角五分,最高一元○二分之说,反增怀疑。  由于龙马票上加盖或笔注的地名,只有台北、锡口、水返脚三地的疑问,则是因为“通车”的过程,是先分段通车然后才全线正式通车的。李震明编著的《台湾史》第五章(页九八)称:“台北至基隆间六站,于光绪十三年八月兴工,十四年自台北至其北八哩,开始通运,车费来回四十仙,以在英国所印邮票代车票用,十七年十月基隆台北间正式通车……”。查台北之北八里的地段应是水返脚,按现在北基路线大致未变。  龙马票行用疑案,非据此已足,可资研讨的资料与问题犹多,意犹未尽容当另文补述,希方家教正。 


标签:
上一篇:邮学观微录之二十四    下一篇:新票呈下跌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