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图书出版热的冷思考


91邮票网 1970-01-01 08:00:00 浏览量:260

   导读:内蒙古名笔康国文一篇《集邮图书出版热的冷思考》,道出了当前集邮图书出版热后的“虚火”过旺,并切实分析了“虚火”过旺之根结,开出了医治“虚火”的药方,可谓是精辟的阐述了当前国内集邮文献出版中的病症。该文被《集邮报》2011年4月9日第14期(总1801期)以“本报特稿”用头版全版刊发,足以体现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在此转载改文,供大家共飨!

   最近有几件事让我很“纠结”。

   第一件事是许多善于写文章的邮友都开始编印个人文集,或者编印邮报邮刊的合订本。其中也有一些邮友,多年坚持业余创作,虽然发表得不多,但并没有影响出书,甚至是砸锅卖铁也要出书。这让我的集邮文献财富幸福增加,作者的钤签本,经常攒得一摞一摞的。但也有尴尬,许多邮书根本无暇细细阅读,有时作者问及,便不得不赧颜解释。

   第二件事是前一段时间,一位收藏集邮文献的邮友向我“大倒苦水”:说自己的集邮文献书架空间越来越紧张;说用于收藏集邮文献的费用越来越不堪重负;最痛苦的是许多文献读起来味同嚼蜡,索然无味,是否收藏让自己很为难。这倒让我庆幸:因为自己没有受热心邮友“鼓励”,“紧跟时代步伐”,挤进出版所谓“集邮文集”的行列,给那些善良的邮友带来“藏不藏”与“读不读”的烦恼。

   集邮图书到底有多少呢?据集邮文献学家黄剑波先生统计,从1950年至2002年,新中国正式出版的工具书类集邮图书约有100种,目录类约有130种,学术研究专著类约有150种,史料史话类约有100种,知识类读物约有400种,集邮投资类约有40种,总计约900多种,平均每年不到20种。而近几年集邮图书数量大幅增加,“2006全国首届集邮文献及文献集邮展览”展出集邮文献387部,“南昌2008中华全国集邮展览”展出集邮文献113部;“杭州2010中华全国集邮展览”有125部文献展品报名参展。当前,集邮文献极大丰富,敢于登堂入室者即有如此之多,那些隐居深闺的集邮文献肯定绝不只此数;而那些自费编印、没有书号的图书数量又有谁可以统计清楚呢?

   集邮图书出版热“虚火”何在

   邮书,大部分是邮学家、集邮名人长期积累的学术成果。一部部编校谨严、印制精美的集邮图书,雍容典雅,熠熠生辉,透着浓浓的书香,或具极大的历史文物价值和集邮文献研究价值,或以方便实用彰显出巨大的集邮学术价值,或因致力于集邮文化传承显示出藏用并备的特色。集邮图书大量出版,说明我国集邮创作、集邮研究已经步入了一个高度繁荣的历史阶段。数十年来,集邮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百姓生活,每位集邮者在集邮过程中记录下收藏的过程、品种和心情,会感到开心、宁静、惬意;把集邮过程中的不同侧面,用文字表达出来,从自身的条件出发结集出书,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对照图书的文化积累、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的本质功能,巨大的现实反差让我们认识到:当前的集邮图书出版热其实很可能是一种“跟风”现象,由于具有非常浓重的“草根”特征,甚至水平良莠不齐、滥竽充数,我们从这种所谓的“繁华”背后,隐隐约约地看到一堆堆华而不实的“虚火”。

   其表征大约不外于此:

   一是热衷写作,热衷投稿。文章是图书出版的基础,集邮图书出版“虚火”首先表现于邮文热发之“虚”。当前,一些集邮者似乎很乐意埋头苦创。探根究底,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在这些人心目中,始终认为文章由手写体变作铅印,就可“不朽”。于是许多邮人把文章迅速见报(哪怕是民间小报)当作目标,遍地撒种,辛勤耕作。在这一动机的导引之下,邮文写作如同“计件”生产,以数量取胜,创作时间缩短,质量要求降低,粗制滥造之“产品”增多。而另一方面,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又为邮文“成品”的分流提供了便利。网络技术和电子邮件使成千上万的邮文能够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和相当低的经济支出下准确无误地流到各类邮报邮刊编辑手中。于是,邮文热发,并扩散而为集邮图书出版“虚火盛烧”。

   二是邮文内容同质化严重,造成平庸图书泛滥,此为火“虚”之根本表现。文章与图书,讲究“内容为王”。有人说,图书内容作为出版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应该是“高质量中的独份”、“高品格中的唯一”“珍品之上的珍品”。然而,现实中,却存在一些不太好的现象,如:有的热衷出文集,不论邮文质量如何,整合出版都沾沾自喜;有的重资料性轻研究性,深入探究不多,摘编邮识“倒灌”市场;有的为出书而出书,看重图书出版后所谓“集邮思想家”、“集邮理论家”、“集邮文学家”等等虚无的“光环”,甚至不惜举债而为;有的文章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在内容上远离集邮实际、缺乏集邮情趣;有的个人观点少,“旧瓶装新酒”,东抄西借、拼拼凑凑,蜻蜓点水、浅尝辄止……集邮图书内容的同质化,造成平庸文献泛滥,高品质著作匮乏,能成为经典、传之后世的集邮图书更是少之又少。集邮图书如此疾风骤雨般地充斥市场,却是如此同质化。当我们站在前人浑厚的集邮文化之镜前,蓦然发现除了一些零乱的飞羽,自己身边空空荡荡,我们该何颜以对?

   三是装帧豪华,价格虚高,助长了集邮文献的不良消费。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集邮越来越热,刺激并形成了集邮图书出版、收藏的日益繁荣。但当我们深入了解、探究集邮图书出版的生产、流通、收藏诸环节,就会发现,集邮图书出版泡沫化现象严重,片面追求书号、印刷精美、厚书薄文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其结果是:市场接受度低,大量集邮图书在书店、图书馆上架困难;大部分作者赔本出书,自拥较大的“库存”,最后只好将书大量送人。据笔者了解,当前的多数集邮图书在印数、销售册数、回款率、库存率等图书评价指标方面都呈非良性状态。这是集邮界的悲哀,甚至成为集邮文献出版领域的顽疾,对于集邮事业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 1
  • 2
  • 下一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