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纪特全张票名的设置探究


91邮票网 1970-01-01 08:00:00 浏览量:165

   2010年中国邮政共发行纪特邮票30套,而每套邮票票名在全张边纸的位置上设置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一、票名印在全张边纸的左上角。1号票位的上方——简洁、醒目。这种样式又可分为四种:多数采用宋体字或黑体字印有邮票票名,如《庚寅年》、《香格里拉》特种邮票,这种设置得到集邮者的普遍认可,统一、谐调,便于撕票、保存、欣赏;如《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特种邮票2010-20(4-1)T、(4-3)T票名采用蓝色字体,(4-2)T、(4-4)T票名则采用红色字体印制,一套邮票票名出现两种颜色印制,实在不多;再如《楼兰故城遗址》特种邮票只有2010-17(2-1)T票印有票名且为紫红色;《朱熹诞生八百八十周年》纪念邮票的票名中“周年”两字横跨到全张“2号票位”的上边纸。

  二、票名印在全张的上部。这种样式可以分为三种,如《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纪念邮票,票名印在上边纸的左中部,为金色粗体字;如《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纪念》纪念邮票,票名印在上边纸的中部,为红色粗体字;如《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一百周年》纪念邮票,票名印在上边纸的右前方,为蓝底反白艺术体印制。

  三、票名印在全张的左侧。如《中国芭蕾——红色娘子军》特种邮票,采用粗体字加毛体字,且毛体字为深红色;如《第十届世界旅游旅行大会》纪念邮票,票名采用淡黑色粗体字。

  四、票名印在全张的右侧。如《珠江风韵·广州》特种邮票,采用艺术体且“珠江风韵·广州”加“〔〕”,这款设置方式首次出现;再如《孔庙、孔府、孔林》特种邮票,采用隶书体并加图饰。

  五、票名印在过桥票上。如《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纪念》,采用金色粗体字。

  纵观2010年全张票名的设置,设计者大都能遵守“大版全张票只留有白色的边纸而小版张则印有精美的图饰和文字等信息”的原则,但也有设计者独具匠心,把票名设计到了全张的左、右两侧以及上部、过桥票上,形成了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现象。邮票票名采用跨印、边纸较宽且印有精美的边饰图案,是2010年全张票名设置的典型代表。

  邮票边铭研究是对邮票纸边上所印的铭记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发行单位铭、印刷厂铭、枚数铭、邮票名称铭、图案名称铭等(《中国集邮大辞典》第137页)。邮票名称铭我们俗称票名,对邮票本身来说不仅起到了画龙点睛、神来妙笔的效果,集邮公司内部业务盘点也起到了一目了然、事半功倍的效率。因此,“邮票的票名”被广大集邮爱好者戏称为“全张邮票明亮的眼睛”,给许多的集邮者尤其是专题集邮爱好者对大版张票名收集、整理、研究带来了浓厚的兴趣。

  邮票设计者应把握好邮票版面的有效利用率,大力倡导节约资源风尚,因为发行纪特邮票大版张的主要目的是破版后供给广大集邮爱好者和满足邮政通信领域的需求,因此大版张的边纸要适宜,不必作过多的图文设计。而小版张则要充分利用好边纸较宽的特点,创意、设计要极其考究,说明文字要言简意赅,内涵丰富,信息量大,要真正地烘托出邮票的主题,相得益彰,真正提高了小版张的文化品位和欣赏、收藏的价值。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谐社会,设计者在设置全张票名的时候应注意一些细节,尽量避开“跨票位”的方式设计,在撕成单票的时候就失去了票名应有的意义,造成了支离破碎的视觉效果,尤其是各集邮公司年底的年册大战,经过精心设计的美轮美奂的全张票名、边饰图案等待需要研究的信息被无情撕破、扔弃,堆积如山,触目惊心!造成邮票专用纸张、油墨资源极大的浪费;设计者还考虑到票名应成为邮票版张的一个整体设计要素和重要的欣赏元素,从不同的角度为传统集邮者提供版式特征的研究;设计者应充分利用四个边纸,增加发行单位铭、设计者铭、枚数铭、图案名称铭或与该套邮票有关的文字图饰等,2010-1《庚寅年》全张的边纸图饰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信息。设计者应统一在每版全张的1号票位的上方设置该套邮票的票名,就好比“北京邮票厂”等厂铭固定印在全张相同的位置一样,或用公众默认的简单文字表示的形式印制!

  《宋任穷同志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全张左边纸的“宽阔地带”如能竖印4枚邮票,那么利用3枚被扔弃的废边纸就能再印制整张12枚的全张;《中医药堂》特种邮票全张的右边纸如能竖印3枚邮票,那么利用4枚被扔弃的废边纸就能再印制整张12枚的全张;更何况还有被无情“抛弃”的设计精美的过桥票!作者:侯海波

标签:
上一篇:盘卷邮票    下一篇:迎霜傲雪方寸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