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坛笔翰如流 伏案勤奋不止


91邮票网 1970-01-01 08:00:00 浏览量:501

   作者:孙琪   记宁夏邮文作者张震彪同志

   张震彪是上海人。1963年从上海铁道医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宁夏银川铁路医院,先后任内科、儿科、传染科大夫。在医疗岗位上对事业兢兢业业,得到大家的好评。1993年担任铁路医院院长,挑起医院领导责任,直到2000年退休。近四十年的医疗生涯,使得张震彪在集邮赏邮和撰写邮文中,形成了他认真负责,仔细谨慎的风格。

   一、集邮买邮倍尝酸甜苦辣

   张震彪早在上海复旦中学上初中时,就开始收集邮票,初始购买一些老纪特邮票,因为觉得外国邮票十分漂亮,也收集前苏联和东欧的邮票。“文革”时,张震彪已来到宁夏银川,邮票全部留在上海家中。1980年,他到上海进修时,找出由五弟保管的邮票,大部分都还完整的保留,但其中的外国邮票和几套老纪特票已遗憾的被弟弟送人。从那时起,张震彪就开始一心一意地专集新中国邮票。但“文革”中,集邮活动被迫中断。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神州大地春回地暖,集邮开始恢复,因为工资低,只能省出少许零花钱,在邮局门口或集邮门市部,零敲碎打的买些零散邮票,或和别人交换多余的邮票。但毕竟有限,这就使得他错失许多购买佳邮的机会。一次在邮市上,张震彪看到一枚T41M“从小爱科学”,仅卖18元,因为囊中羞涩。犹豫了一下没有买,以后这枚小型张价格越飙越高,就再没有这个机会了。每当提起这件事,张震彪懊悔的直拍大腿。就这样,经过几十年矢志不渝的努力收集和购买,除少量“文革”邮票和个别J、T小型张尚缺外,张震彪基本集全了新中国的邮票。

   1982年12月,宁夏集邮协会成立。张震彪成为宁夏邮协会员和中华全国集邮联会员。先后担任宁夏回族自治区集邮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宁夏集邮》编辑、银川市集邮协会理事、《银川集邮》编委。数次被评为自治区、银川市集邮先进个人和积极份子。

   二、赏邮写邮愈加相得益彰

   随着生活和集邮水平的不断提高,张震彪的邮品日渐丰富,购买和欣赏邮品成为他最大的爱好。看着自己新得到的纪念邮资封和纪念邮资片,张震彪想到;这些新颖的邮品问世时间短,许多青少年集邮者不感兴趣,未将它们列入收集范围。独乐不如众人乐,何不写成文章,让更多的人分享知识与快乐呢?于是,他尝试着写出几篇稿子,投给《宁夏日报》新开设的副刊版面。1990年,《宁夏日报》副刊发表了他的邮文《邮品新姐妹》。文章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详细介绍了这些新邮品,引起了读者的好评。以后,又陆续发表了《(邮票奇案)中的珍邮》、《别致的系列邮票》等富含邮票知识,充满新颖趣味的文章。初次见报,虽然只是豆腐块样文章,却使张震彪欣喜异常,也给了他极大的鼓励和鞭策。他又把集邮与医学专业相结合,在《健康报》发表了《中国的医学邮票》邮文,后又相继在《宁夏日报》及其他邮刊发表了《小型张专题集邮》、《猴票猴封猴戳》、《美国鸡票轰动邮坛》等14篇邮文。1992年,在包括《宁夏集邮》等报刊上发表了17篇文章。

   业余时间写邮文,给了他极大的乐趣和快慰,起初,也引起单位领导的不满,一位领导曾拿着他的文章对他说:“你要是再不务正业,我就把报纸撕了”。这位领导显然把集邮文化与玩物丧志划上了等号。迫于当时的景况,张震彪只好暂时偃旗息鼓,搁下心爱的笔,而且一撂就是几年。1997年,张震彪重新奋笔邮坛。这当中还有个小插曲;张震彪的夫人刘老师,是中学的语文教师,张震彪初写邮文时,先念给刘老师听,因为张震彪是上海人,许多字发音不是很标准,,刘老师就为文章修改使用不当的错别字和语法,并为文章修饰润色。这也使得张震彪的文章更加文笔流畅,妙笔生花。当然,现在早已不用刘老师“把关”了。

   张震彪被吸收为宁夏集邮协会学术宣传委员后,创刊前夕的《中国集邮报》向各地方邮协约稿,他的《浓妆淡抹总相宜-对新邮评论的一点看法》文章,被刊登在1992年7月1日发行的创刊号上。成为唯一登载在创刊号上的宁夏作者。而且这篇文章又接连刊登了几篇与其不同看法的文章,引发了一场《中国集邮报》创刊后的第一次小小争鸣。

   三 研邮论邮贵在坚持不渝

   张震彪写的文章和他本人性格一样,亲切随和,如同与老友对面而坐,侃侃而谈,朴实无华,观点明确,有感而发。毫无华丽词藻的堆砌。既有对票封戳片欣赏品评的绝妙好词,也有对集邮行为邮德邮风的直抒己见、更有对邮人邮事亲切回忆的浮想联翩。品评邮票;《时代的记录历史的见证》,方寸世界娓娓道来。一事一议;《从我说起….从我做起》,由点及面颇有见地。回忆邮友;《遍数邮友少一人》,情真意切令人难忘。几年来,张震彪伏案勤奋不止,先后在《中国集邮报》、《北京邮声》、《甘肃集邮》、《新疆集邮》、《武汉集邮》、《哈尔滨集邮》》、《庆阳集邮》、《益阳集邮》等全国四十多家省、市集邮报纸和邮协会刊以及民间刊物上发表文章300多篇。珠江文艺出版的《邮缘情深》和天柱山文化公司出版的《友情传真》等书,都选登了他的文章。平均每年都有60多篇文章见报,这个成绩是很了不起的。它极大的提高了宁夏邮人集邮赏邮的知名度和集邮水平,也在全国各地结识了大量的邮友邮情。

   张震彪一直用笔写稿,他每次寄稿时,为了使自己的文章寄出有音,刊用有信。就在每次寄稿时都附上张邮资片,左侧添好自己的邮编,空白处上方写上“邮文回音卡”,其下依次写上邮文所投的刊物名称、自己的邮文题目、编辑意见和签名。在片右侧预先留好自己地址、姓名,预留下寄信人地址、邮编,由编辑填写,以便回寄。这种创新的“邮文回音卡”,做法很新颖,既是为了对自己的邮文负责,同时也为编者提供方便,是为解决投稿的的一种创意,体现出张震彪认真负责的精神和谦虚好学的礼貌,在编者与作者之间搭起了沟通的桥梁。受到许多刊物编者的欢迎。山西民间邮刊《邮旅》主编郝文成专门著文给予了由衷赞扬和高度肯定。

   张震彪说;我将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写出更多更好的邮文,为宁夏和银川集邮谱写新曲。“勤奋不已,天道酬勤”。张震彪为了提高宁夏的集邮水平和传播集邮文化,依然在伏案勤奋耕耘。我们期待他在邮坛写作上,坚持不渝,笔翰如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