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框邮集《养牛》浅析


91邮票网 1970-01-01 08:00:00 浏览量:319

   乐清朱云朋先生的邮集在2006年浙江省邮展时获得了一框类一等奖,全国邮展上又获得了二等奖。笔者不久前细细拜读了该邮集,认为是一部很不错的邮集,今特向大家作一介绍。

   一、选题新颖

   选题比较新颖,在以往的全国邮展上,我们曾见过《牛》、《牛的故事》,《养牛》还是第一次见到。朱云朋的《养牛》是在他的一框邮集《养畜》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养畜》曾获2003年济南一框邮集全国邀请展绿宝石奖。改为《养牛》后,题目变小了,更适合于一框邮集。《养牛》的重点在于“养”字,所以作者紧紧扣住“养”,把纲要分为四章——“家牛的来源与种类”、“养牛的前期准备”、“牛的饲养”、“养牛的目的与作用”,四章里又分为十四节,划分准确,重点突出,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养牛的相关知识,知识性强,趣味性高。

   二、邮品丰富

   整部邮集共展示了30多个国家的113件邮品,其中有2枚试模印样,5枚试色印样, 7枚齿孔移位票,1枚凿孔样票,1枚比利时广告副票,2枚漏齿票,1枚邮票设计图稿,2本小本票,16件早期邮资封片,1枚意大利B.L.P信卡,1枚比属刚果片,1枚美国航空微缩明信片,邮品种类多,早期邮品多,涵盖国家面广,达到了专题类邮集邮品多样化、多国化的要求。作者还巧妙地用1枚牛车搭载实寄封来说明牛作为交通工具的特殊作用——邮运信件。

   三、故事有趣

   专题邮集要讲故事,这已成共识,故事讲得越精彩,越受欢迎,但也有一个原则——要利用邮品上的专题信息来讲故事。邮品的运用与故事情节的展开要互相交映、相得益彰。遍观国内一些专题邮集,其中邮不对文的也比比皆是。今纵观《养牛》邮集,我们欣喜的发现,作者能充分地运用邮品上的专题信息来讲故事,每一个情节的描述与邮品的摆放都能恰如其分。如第二张贴片“驯化野牛”这一节,作者用1929年加拿大2C邮资片(专题信息为一头高大的野牛)来讲述“静谧的森林里,居住着人类的朋友——野牛”,接着用两枚齿孔移位票(专题信息为高大的肌肉丰满的野牛)来讲述“它体形高大”、“肌肉丰满”,再用一枚西班牙邮票(专题信息为一人骑着马在刺杀一头牛)来讲述“出于对牛肉的渴望,古人对野牛进行无情的捕杀”,然后用一枚阿拉伯邮票(专题信息为一人骑在马上放牧牛)来说明“并把多余的活体进驯养”,最后用一枚希腊1901年邮资片(专题信息为古人以牛祭祖)来讲述“古人把所养的牛用于祭祀活动”。整部邮集都是这样,故事的讲述都是通过文字与邮品的和谐统一来展示情节的,而且故事的讲述既有一定的逻辑又有一定的趣味,如“牛的饲养”、“牛病防治”“娱乐—斗牛”等章节,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其中要数“牛病防治”这一节编得最精彩,最有创意。

   四、外观清晰

   邮集评审时外观的总分是5分,一般邮集都会力争拿到4—5分。《规则》对“外观印象”要求“陈列清晰;说明文字清晰;展品整体的美学均衡。”我们对照《养牛》邮集,前两点做得还是不错的,但“展品整体的美学均衡”却还有欠缺,特别是有些贴片面上邮品摆放得多了一些,给人一种拥挤感,影响了整体的美学均衡,邮品叠压的贴片多了一点,共有5张,第9页上的中国美术邮资封有些脏兮兮的感觉也影响了外观。

   五、建议

   1、前言有点散杂,中心不够突出,意思不够清晰。作者原想把整部邮集的内容都写出来,其实大可不必。前言要言简意赅,不用面面俱到。“野牛自古就被祖先所驯养”这句话也不够准确,“自古”是什么时候,是指有人类以后呢还是更早的时间。有人类以后就驯养野牛吗?显然不是的。众所周知,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人类才慢慢地开始饲养捕获的动物。不妨这样修改:养牛是人类的一大创举,无论是远古还是现代,人们通过养牛既获取经济价值,又提升了生活质量。当你品尝着牛肉的美味,品味着牛奶的清香,品赏着斗牛的乐趣时,你是否应该去了解“养牛”呢?

   2、整部邮集的章节之间不够流畅,转承有点生硬。我们从头到尾细细地读整部邮集会发现,这四章是一章管一章的,彼此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建议作者能否在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考虑用一句承上启下的文字承接下来,这样会使整部邮集有浑然一体的感觉。

   3、细节还需推敲,如“2.2饲料的配备”一节中有一句“小麦的副产品”也令人费解,笔者一下子就不理解这是指什么?4.4“提供轻工业原料”这一节的奶糖、奶酪应该是食品要放在前一节里,最后一张贴片里的极限片画面讲的是奔牛节,但文字说明却是斗牛。

   4、外观制作还要花点工夫。有的贴片上邮品摆放得有些拥挤,影响了外观。

   作者:李少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