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林的邮学情愫


91邮票网 1970-01-01 08:00:00 浏览量:816

   邵林 1938年生,祖籍余姚,世居上海。民建成员。高级工程师。少年时代开始集邮。参与筹建上海市集邮协会,历任理事、常务理事、《上海集邮》杂志副主编。对邮票版式研究有较深造诣,珍藏孙中山主持设计的飞机图样票。主编或合作主编《集邮词典》、《钟笑炉集邮文存》、《张赓伯文集》等书。担任《中国集邮百科全书》、《中国集邮史》、《中国集邮大辞典》分科主编。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学术委员、集邮名词审定委员。著述丰富,曾有两篇获得全国集邮联集邮学术论文优秀奖。2002年获全国集邮先进个人称号。

   有人以珍藏邮票为乐,有人以展集获奖为荣,邵林则以撰写邮文,梳理文稿,推敲修辞,使之饱飨读者为满足。上海市集邮协会成立以来,他一直以理事(首届理事会未设常务理事)、常务理事的身份担任着会刊《上海集邮》杂志的副主编,以致有人误认为他只是邮刊的编辑而并无个人邮集的构筑。

   邵林早在上小学时就爱好邮票,谈佐麟至今还记得邵林由母亲带着到大伟行买贴票簿和胶水纸的往事。母亲偶然让他把邮票带给大伯邵洵美去看看,竟使他的集邮从此迈上了登堂入室的台阶。伯父打电话给钟笑炉,介绍侄子到新光邮票会参加拍卖。邵林虽然出身名门,但因襁褓失养,生活并不富裕,伯父当年争购“红衣绿姑娘”一掷千金,但从不鼓励他去当购邮的豪客。邵林对“近代票权威”钟笑炉能在外观相同的邮票中分出A、B、C、D、E型,分出直纹、横纹、斜纹、粗纹、细纹……无比敬仰。他在新光邮票会专拣没有固定市价的小变体买,也许成年者不愿担上欺侮小孩的恶名,常常让他以比较便宜的代价,获得种种有趣的冷门票品。钟笑炉让他每星期日上门去看邮集,每次看一部,连续看了将近一年,相当于修完了传统集邮专业的大学课程。他以香港版烈士像票组集,1分票第99版的子模特征在“协进400号”贴票纸上占了整整一页;带版号的四方连洋洋大观,而买来的价格比正票贵不了多少;后期薄纸票的漏齿、无齿和折角打孔品种也有不少。1952年春,邵洵美嘱咐邵林在新光邮票会接待夏衍,后者问这个初中学生收集什么,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说近代票、变体。邵洵美有位法国朋友回国,留下一位中国血统的夫人和一大批邮票,伯父又嘱侄子帮她开一家邮票店,虽然没有成功,但让这头初生之犊领略了世面。邵洵美曾找到蟠龙红2分“大如意”修饰变体,“发现红二分的底板有许多刀法”,用宣纸印了一叠2分票右上角的局部放大图,准备按票描摹,细加研究,但终未实行,邵林学会版式研究后,邵洵美将这些放大图和当年由陈复祥供应的2000多枚红2分旧票都送给了侄子,邵林居然从中找出一枚比“大如意”更为显著的修饰变体。

   邵林把集邮的嗜好传染给同学,六名中学生成立了一个“近代集邮会”。他考入大学后,正巧当年的邮商、这时在邮局工作的罗遇时常来学校设摊出售邮票,二人相见,大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邵林也得便专集雕刻版纪特票的版号。

   十年动乱,邵林的邮集和邮刊被红卫兵成捆地取走了。他想:与其偷偷地藏匿着大量邮票而永无它们的“出头”之日,不如只保存少量珍邮。他将伯父送给他的飞机图样票,用护邮袋包好,塞在上海图书馆参考阅览室一张阅览证所贴照片的底下。林霏开在1982年的《旧刊新读小记》中专门有一节“邵洵美传当其人”,盛赞邵林智藏国宝的轶事。

   1975年的某天,邵林在谈佐麟带领下去会刘广实,二人一见如故,观票谈邮,大有相遇恨晚之感;刘广实的父亲刘准业教授还是邵林大学时工业化学课的老师。邵林在刘家结识或重会了史济宏、史济人、施文骥、孙君毅、张包子俊、居冾群、俞炳森、任尔勤……拨乱反正后,邵林因工作关系常去北京出差,他就借此机会充当上海集邮人士与邮电部邮票发行局资料室联系的“信使”。1979年参与拍摄《集邮》艺术性纪录片、接待水原明窗,1980年参与上述资料室组织的编写《集邮词典》。上海市集邮协会筹建时,刘广实没有参加筹委会,邵林与马任全、史济宏、唐无忌成了最初的集邮家代表,胡辛人在老集邮家中物色马任全为副会长,而在中年集邮家中,选了唐无忌为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邵林主持协会宣传部的工作和会刊编辑。市邮协成立期间的一些文件,大多出于邵林之手。

   邵林以后的活动和成就大多可见于《上海集邮》杂志及其他集邮出版物上。他受钟笑炉的影响,提倡对每套JT票都能作出像钟氏在“近代国邮丛谈”中《教师节纪念票》那样的研究,《上海集邮》上他撰写的《J.64实录》,以及他编辑的“新邮微观研究”就是这种尝试。邵林在1987年的《集邮文选》上发表《传统集邮》一文,是当时对这一课题较为完整的全面论述。

   早在上海市邮协成立之前,邮票发行局资料室就组织编写《集邮词典》,此书由刘广实主审,邵林则对全稿斟字酌句。全国集邮联成立后,邵林为历届学术委员,一度担任集邮名词审定委员。

   集邮复苏以来的一二十年内,上海邮坛最为活跃的中年集邮家中,刘广实和唐无忌是专职集邮工作者,另一位就是邵林了。他们之间似有一种无形的默契,学术和鉴定找刘广实,邮展和邮市找唐无忌,宣传和出版就必是邵林的份了。比如,桑弧在1984年策划和导演以集邮为背景的电影故事片《邮缘》,由邵林向三位编剧介绍可选的题材和宜用的邮品;1996年上海电视台摄制14集电视专题片《放大镜下的乐趣》,由邵林拟稿和主讲,后来该片曾获全国集邮联的一等奖。早年的集邮知识竞赛常由电视录播,因此从拟定试题到现场调度也常以邵林为主。为迎接1996年的北京亚洲集邮展览和1999年的中国世界邮展,有关部门分别组织编写苦干经典性的集邮文献,邵林担任了《中国集邮百科全书》的分支主编及特约编审,《中国集邮大辞典》的分科主编及修订版撰稿人之一,《中国集邮史》的分章主编。与此同时,邵林在制药厂负责的课题获得了上海市医药管理局的重大科研成果奖,他本人也成为了高级工程师,而且还兼任区科技协会环境科学学会的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环保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的代表。他在两个不同的领域里体现自身的价值,成为他最大的快慰。

   1998年邵林花甲,六家局级集邮协会为他祝寿,联合举办“邵林邮文编辑研讨会”,会上,发言者总结了邵林编辑邮文的特点,主要是作风严谨、文字精炼、待人诚挚、办事科学。其时,全国文联主席周巍峙为他题写了“邮文皆精,学藏并重”的贺词,刘旦宅为他书写楹联“邵公眼明集藏半纪垂邮史,林公耳顺赏析一流倾论坛”,漫画家天呈为他写真……有关单位致送贺礼,林霏开等撰文褒扬,集邮报刊发表消息,极尽一时之盛。

   邵林在集邮编辑的岗位上,不仅以刊为产品,还甚注意提携后进,诚恳和中肯地指出别人著文的不足与缺点,不仅在上海,还有一些多年通信的作者都愿奉他为师。因此,他也是一位很好的书评家,许多邮友愿以著作请他作序。

   邵林甘为她人作嫁衣,本人著述也很丰富。他的学术论文曾有两篇获得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优秀奖,一篇在1999年中国世界邮展国际集邮学术研讨会宣读并入选《全国优秀集邮学术论文集(1982-2001)》。他还曾担任《集邮》和《集邮研究》的顾问。跨入本世纪以来,他又主编了《钟笑炉集邮文存》和《张赓伯文集》。

   现在,他还坚守在《上海集邮》杂志的岗位上,把辅导年轻编辑作为首要的任务,并不时为杂志的改进出谋划策。来源:先睹堂主的BLOGhttp://blog.sina.com.cn/shaolin1938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