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集邮


91邮票网 2014-03-07 00:00:00 浏览量:758
  时代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悠闲的生活激发了人们的爱好,共同的爱好将人们聚在了一起,于是人与人之间就有了群和圈。相同爱好的人更容易凑在一起,因为他们有共同的话题。一壶酌酒、一盏香茗、三五知己,感兴趣的话题,自然是酒逢知己。在这些群和圈中,有一类是很特别的,他们似乎跟谁都有共同的话题可说,这些人虽谈不上知识广博,却也是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载;虽说不上是万事通,却也将古今中外聊得头头是道,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集邮。
  
  “王者之好”的美誉
  
  集邮这个舶来品到今天也不过174年,这项从英国女人圈中兴起的活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风靡世界,并且让很多人神魂颠倒、废寝忘食。这个活动超越了国家、种族、性别、年龄的限制,上至一国的国王、总统,下至普通百姓,都会因为这一共同的爱好而坐在同一个台阶上。从维多利亚女王到乔治五世,再到伊丽莎白女王,他们不但是贤明的君主,也是集邮圈内鼎鼎有名的集邮家,维多利亚女王的侧面头像就出现在了世界第一枚邮票之上,英国皇室的邮集也是世界上最昂贵的邮集;美国的罗斯福总统更是倾心于斯,他去世前的一个多小时还在欣赏邮票;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世界体育运动,但他也是一位知名的大集邮家,推动了体育集邮的发展,成功举办了七届奥林匹克集邮展览;孙中山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专门召集交通部、邮政司相关人研究过邮票的发行事宜;毛泽东在国民政府任职的时候曾帮助过姜治方集邮并使之成为一代集邮大家,国庆十周年在天安门城楼上亲笔为杨绍明在《开国大典》纪念邮票上的签字,已经成了一个时代的见证。于是这项无国界的、高雅的活动,也就犹如步入集邮王国的人都如无冕之王一般,升华到一个“王者”的境界,也就有了“王者之好”的美誉,这个活动就是集邮。更有甚者,集邮已经成为一个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思所想,无一不是与邮票、集邮有关。一枚小小的邮票,不过方寸之地,怎会有如此大的魔力?皆因这个小东东无所不包,凡是你能想到的,都会出现在这个小小的纸片中。
  
  生肖邮票的奇迹
  
  刚刚举办的中国谜语大会第二场就出现了一个“头天不开放”的谜面,要求答一集邮名词,可惜三位小选手没有答出来。如果选手中有懂集邮的,很容易的就会写出答案,头天扣首日,不开放就是封闭,在这里取“封”的意思,谜底扣“首日封”。再说一个谜语吧:人人都拥有,每人各不同,只能有一个,您家有几个?谜底就是“生肖”。1950年日本邮政的无心之举,让十二生肖蹦上了方寸,于是乎香港、台湾、大陆、澳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生肖小精灵纷纷出世,登上了邮票的舞台。在这些生肖邮票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中国邮政1980年发行的庚申年猴票了。这个端坐在大红票面上的小黑猴,开了中国生肖邮票的先河,是著名大画家黄永玉精心绘制,经过邵柏林先生的用心设计,姜伟杰先生的潜心雕刻,一个栩栩如生的金猴就此诞生,谁也不会想到,此后的30多年中,这只上蹿下跳的猴子把集邮界搅得鸡犬不宁,面值只有8分钱的小家伙,如今稳稳站上了1万2千元,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于是集邮圈内和圈外的人都知道了关于这只金猴的传说,也就有了“一版金猴一座楼”的传言。如今离金猴出世已经过去35个年头,生肖邮票第三轮只差一个“羊”就聚齐了,如果将三轮47枚生肖邮票摆放在一起,很多地道的中国元素跃然纸上,国画、刺绣、剪纸、泥塑、布艺,汉字的草、隶、篆、行、楷诸书体无一不体现了浓浓的中国味道,这不正是通过对生肖邮票的赏析,寄托了对生肖文化的一种崇拜?
  
  别样思维的生活
  
  有句俗话“三句不离本行”,用在集邮者身上很贴切。观察了很多的集邮者,发现集邮已经完全融入到他们的生活、思维当中。闲暇之余知己聊天,品茶小酌兴致起处,话题会很多,集邮的思维优势就会显现。从名著中的神话故事到宗教传说,从嫦娥奔月到神九巡天,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到黄山归来不看岳,从兰亭序中王羲之的晋韵书意到毛体狂草的行云流水;一曲《胡笳十八拍》诉不尽边塞大漠孤烟落日,一幅《富春山居图》看不够春江两岸春景秋致,一出国粹两百年琴鼓响生旦净丑百态井市,一部经史子集展方寸中传统文化泽被后世。集邮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从看邮票到读邮票再到欣赏邮票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看邮票能缓解烦躁紧张的情绪,使人们躁动的心在很短的时间内静下来,这个方式屡试不爽。一旦能看明白邮票了,就会细细的品读邮票的含义了,一枚邮票一个故事,一套邮票一部书。会看邮票,能读邮票了,也就学会欣赏了,欣赏邮票的设计、印刷、版别、工艺,追求集邮的更高目标了。
  
  集邮是一个生活的调味剂,集邮还是一个开心果。集邮的人不喜欢谈论邮票的价值,不谈不等于邮票不增值,尽管需要有一个时间过程。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一种全新的生化方式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网络集邮应运而生,虽不能替代传统的集邮方式,但在拓展和传播集邮知识、集邮资讯上,网络的优势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手段,更有博客、微博、微信、QQ的推波助澜。集邮改变了传统的思维,生活因集邮而多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