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知识:认识“国家名片”


91邮票网 2013-09-07 08:35:52 浏览量:219

保加利亚著名社会活动家季米特洛夫是一位深谙集邮之道的大名人,他留给人类的精神财富中,有一句至理名言:“邮票是国家的名片”。

这是名家的名言。这句名言传遍全世界,几乎家喻户晓,现今已成为对邮票最时尚、使用频率最高的称谓。

但她不只是一句美丽的名言,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内容,蕴含在邮票绚丽的图案里,贯穿在邮票诞生的流程中。

选题

从国家大局出发,选题既考虑历史与现代、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资源,又要考虑各类选题的特点,照顾到国际性题材,安排可上选题的先后顺序、轻重缓急,尽可能达到选题的平衡性、全面性、科学性。

选题内容充分体现国家的风范、民族的精神、时代的特征。新中国邮票反映的都是最经典、最具代表性的事物。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飞夺泸定桥、解放军占领南京、天安门城楼上的开国大典……一幅幅的历史画卷,就是中国一部微缩的现代革命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国防科技的飞升,则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壮丽画卷。

科学性

邮票构图严谨,内容科学准确。在选题论证环节,国家有关部门领导、专家严格把关。在图稿评审中,汇聚了国家顶尖的艺术家、印刷专家评头品足。即使花鸟鱼虫、出土文物之类的画面,也要经过相关部门和专家的严格把关。“国家名片”的科学性是这样锻造出来的。

图案设计

在邮票设计领域,有许多毕业于美术院校的高材生组成的中国邮票专职设计队伍,又有社会征稿和特约组稿相结合的机制。一批当代艺术家受邀创作,立意新颖,风格鲜明,使邮票艺术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和时代风采,如徐悲鸿的“奔马”、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刘海栗、李可染的水墨、陈之佛的“丹顶鹤”、田世光的“牡丹”、吴作人的“熊猫”、俞致贞的“荷花”、范曾的人物画等等,无一不是当代中国的顶尖之作,代表了国家的最高艺术水平。

邮票印制

邮票是印刷出来的,但又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一道再创作。邮票一系列完整的印制流程充分展现出这一特点。

邮票的用纸一直是国家下达的特制的专用纸,对平凹度、洁白度、亮度及拉力、吸墨性、酸碱性(PH)值都有严格的指标要求。特别的邮票防伪纸张更使邮票难以伪造,便于识别。使用的特制专色、远红外磁性油墨、发光油墨等,使邮票更加美丽动人。印版已进入了无软片电子分色、修版、刻版、组版、电镀,迈进了全新的数字时代。印制邮票的机器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印刷机。先进的轮转磨削式打孔,打破了格式的限制,可以特殊打孔,为多样化票形创造了条件。许多邮票有印制工艺的出新之处,每一套佳邮都是艺术设计与印刷工艺完美结合的产物,代表了国家的印制水平。

发行

由国家授权邮政部门全国发行,限量生产,不再版生产。公布发行日、发行品种及数量和销售时期,采用全国预订办法销售,体现了邮票发行的权威性、严肃性。

中国邮票的背后,是国力的支撑,一整套法规机制的保障,从中央到地方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一批高端人才的创意劳作,还有现代高科技的投入。

这就是“国家名片”。

作者简介

戈中博,河南省集邮协会专职副秘书长,高级经济师,中华全国集邮联邮展委员会委员、宣传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级邮展评审员、中华全国集邮联会士。《中国解放区邮票史》(中南卷)主编、《中国集邮大辞典》分科主编。参加撰写《中国集邮百科全书》、《中国邮票大图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卷)、《中国邮票价格总目录》、《中国珍邮》等著作,为十余所高等院校讲授集邮文化课,在国内61家媒体刊物发表各类作品二百余万字,多篇论文、征文获奖。出版个人著作《集邮发烧友》(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出版)、《中国集邮三十年大视野》(上、下卷)(大象出版社2012年出版)。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52youpiao.com/news/info.asp?id=4474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