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北京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银币的审美特征


91邮票网 2012-10-12 13:11:33 浏览量:4

  钱币设计大师罗永辉曾经说,钱币很小,不能像创作大型壁画那样舒展从容,必须冼练、浓缩、高度概括。“2012北京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纪念银币,就充分表现了这样的审美特征。

  一、 它是东、西方钱币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在世界钱币文化之林中,中国和西方钱币文化堪称异彩纷呈的奇葩,其中尤以古代货币为甚。中国古代货币的特点是钱币上铸满了文字,以文字见长;而以古希腊钱币为代表的西方钱币,则以图案,如神像、英雄人物和动植物为主要装饰。“2012北京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纪念银币的主题图案选择了中国元代的“至正通宝”与威尼斯公国时期的杜卡特金币(ducat),它们分别代表了13世纪东西方的钱币文化。

  至正通宝是元朝顺帝至正年间铸行的钱币,部分钱币背面铸有八思巴文(注:八思巴文是元朝忽必烈时期由“国师”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新字,世称“八思巴蒙古新字”)。至正通宝的币面上,正面钱文为端庄秀丽的汉字楷书“至正”,背穿上则以蒙文记年或记数。因为至正通宝的种类较多,部分背穿上分别铸有寅、卯、辰、巳、午五种八思巴文地支纪年;有的背穿上、下分别为八思巴文和汉文纪值数字。至正通宝在中国古代钱币史上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因为它是研究元代历史和蒙古族文字的宝贵实物资料,又是蒙汉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收藏价值。

  至正通宝从目前的史料看,很有可能自1285年开始铸行。而这个时期的西方威尼斯,开始铸行一种名为杜卡特金币(ducat)的黄金货币。黄金货币在西方由来已久,1280年-1284年,威尼斯公国开始发行杜卡特金币(ducat),该币重约八分之一盎司,由足金铸造。在13、14世纪的鼎盛时期,威尼斯是西方世界的商业中心,其地位相当于今天把纽约、伦敦、东京相加的总和,威尼斯的杜卡特金币就像今天的美元一样,是那时西方世界最通行的货币。由于其便于铸造、携带和清点,价值又高,在中世纪的欧洲极受欢迎,是一战前欧洲通用的货币。

  至正通宝、杜卡特金币分别出现在13世纪的东方与西方,代表了世界钱币史上两大流派在13世纪的最高成就。前者以钱文见长,后者以图案为胜,前者代表不同民族在华夏这块土地上的交融与统一,后者则是欧洲地区商业文明的代表符号,前者的钱币图案秀丽、典雅,而后者的钱币图案则更华丽、张扬。当它们走到了一起,走上了方寸之间的舞台时,不得不说是一种奇妙的缘分。它们是有差异的,但不是相克的,而是互动的。一个互动的画面总是和谐而美好的。

  二、 构图上,它是圆与方、单纯与丰富的差异与融合

  外圆内方这一具有人生哲理意义的钱币形制,是中国古代钱币文化的精要所在。鲁褒在《钱神论》一文中曾经这样形容道:“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外圆是人生,方孔是灵魂,方孔货币形制之所以能够成为历朝历代的首选货币,受到人民喜爱,除了其容易铸造、打磨、便于携带等原因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圆形方孔钱正是中国古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宇宙次序的精华浓缩。

  “2012北京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银币在构图上,巧妙地将“至正通宝”的外圆内方形制运用于主题画面上,构成圆中有方,柔中见刚,刚柔相济的丰盈构图,给人以充实的美感。同时,也巧妙地表达了中国现代钱币文化“东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发展思路,民族传统钱币文化是土壤,而西方钱币文化是学习与借鉴的对象。但如果构图完全承袭圆形方孔钱,又显得过于守成而欠缺新意。因此设计人员又很巧妙地在币面右上角加上了斜角,将面值“10元”放置其中,画面下端以代表邮票的齿轮切割画面,主题文字“北京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放置其下。币面的整个构图,圆中有方,方中有圆,方圆相济,带有一种连绵不息的艺术张力和哲思内涵。

  只是用不同种类的单纯、概括的艺术形象素材,通过非常深邃构思与巧妙设计的构图,借助于联想和想象,让欣赏者去感受和领悟这枚主题银币所要表达的丰富思想内容,圆与方、单纯与丰富、概括与衍生,这也是“2012北京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银币独特的审美特征之一。

  钱币作品也是一种永恒的艺术品,以贵金属浮雕艺术的形式留下这个时代的发展痕迹。“2012北京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银币作为彰显本届博览会文化品位、举办意义的重要载体,我们可以从这枚主题银币上,很清晰地触探到先进钱币文化激昂跳动的脉搏。中国钱币文化不仅是东方的,而且正在成为是世界的,不同文明与文化的互动、碰撞,才能真正形成其文化身份的价值认同。



  来源:中国钱网
  标签:“2012北京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银币的审美特征  金币  金银币  钱币  人民币  银币  中国钱网  

  上一篇:名著系列金银币收官之作——水浒1公斤银币
  下一篇:影响金银币收藏价值高低的四大因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