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宝笈》秋拍稳中有降


91邮票网 2012-09-17 11:37:03 浏览量:325

                             
                                         清朝邹一桂《竹石梅花》纸本立轴165×82.5cm
  《石渠宝笈》风光不再是今年春拍古代书画面临最严峻的问题,各大拍卖行的《石渠宝笈》大面积惨遭流拍。专家分析,市场调整、估价过高、真假存疑是《石渠宝笈》遇冷的重要原因。  

  >>现状

  火爆后的迅速冷却

  2009年北京保利秋拍,著录于《石渠宝笈》的明代吴彬的《十八应真图》和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分别拍出1.69亿元和6171万元的佳绩。2010年北京保利春拍,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的清代钱维城代表作《雁荡图》卷以1.2992亿元成交。

  2011年嘉德秋拍,石涛《细笔花卉》册页、黄公望(传)《溪山雨意图》等9张《石渠宝笈》著录书画中,有8件遭遇流拍。2012年春拍,嘉德5件《石渠宝笈》著录的作品,3件流拍。保利春拍4件《石渠宝笈》著录作品,也有3件流拍。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人们对《石渠宝笈》中著录的作品,经过疯狂的追逐阶段后,从2010年被称为“亿元拍卖年”至今,人们的热衷程度就有所降低,2012年春拍更是陷入多件拍品流拍的尴尬境地,可见人们对于《石渠宝笈》的热衷已经大不如前了。

  >>分析

  市场调整难抵泡沫

  对于《石渠宝笈》近年来的价格落差,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认为,宏观经济、资金注入及拍品质量等因素,直接影响着书画市场的好坏。

  西沐认为,古代书画率先进入调整期。近几年古代书画的价格一路飙高,其中《石渠宝笈》更是因为其皇家收藏这样国家级别的权威性,受到人们的热捧。因此《石渠宝笈》成为古代书画调整中的头炮:高价泡沫破灭。

  对于严峻的泡沫问题,西沐指出,大机构、大资金进入的减少是引发价格快速上涨的《石渠宝笈》出现泡沫现象的重要原因。

  高估价反而跌得更低

  北京歌德(微博)拍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晓文认为,对《石渠宝笈》的不合理定价标准,仍是导致其市场走下坡路的助推器。在如今拍卖市场并不景气的情况下,《石渠宝笈》著录的作品出现的高估价,必然会导致部分作品流拍或者价格走下坡路。

  此外,AMRC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研究总监马学东认为,作品与前一次被拍卖的间隔变短,市场上价格抬升的速度加快,导致估价水涨船高。实际买卖双方的价值预期是有差别的,很难在很短时间内流通且价格能快速提升。

  真假质疑影响成交量

  艺术批评家郭庆祥(微博)表示,《石渠宝笈》仅仅是用文字记载的著录,并没有图片记载,著录中记载的是作品的名称、质地、尺寸等等信息。这导致了造假者有了钻空子的机会。

  因此郭庆祥认为,《石渠宝笈》不能保证被记录的作品一定是精品或真迹,也不能代替文物的鉴定和研究工作。基于此,郭庆祥认为尽管是《石渠宝笈》,也不能迷信。

  王晓文认为,人们逐渐加深了著录中书画作品本身的价值的认识,“人们对石的迷信逐渐消退,反映在拍卖市场上,就是成交量下降,甚至出现流拍。”

  >>预测

  稳中下降精品仍保值

  在西沐看来,《石渠宝笈》对艺术品市场的标识性的作用仍然是基础。因《石渠宝笈》的权威性,保证它不会因为市场价格的调整而否定它的市场价值,整体价格还是会比较稳定。

  同样,王晓文认为,虽然今年春拍《石渠宝笈》的拍卖结果不是很尽人意,但即将举行的秋拍,如果《石渠宝笈》著录的作品尤其是精品,在质量能够保证的前提下,且估价在正常范围内,成交金额还是会比较稳定的。整体来讲,古代书画要比近现代书画更为稳定。

  相反,在郭庆祥看来,对《石渠宝笈》的未来市场充满担忧,认为市场走向会继续下滑。尤其是鉴定研究人员会对收藏市场失去信心,以《石渠宝笈》为代表的古画,甚至会在拍卖市场上渐渐消失。

  >>建议

  鉴别真伪避免损失

  马学东建议,打算进入古画收藏的新手,还是要先观望。首先,新手应该多请教相关的专家,多去看博物馆重要的画展。其次,因古代书画收藏市场对藏家的知识水平要求很高,“说白了,这就是个比眼力的领域”。因此,藏家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量,才能更好地鉴定真伪,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西沐说,藏家若是收藏古代书画,要更多的研究美术史,特别要研究古代的收藏史,对要收藏的古代作品研究它的背景,“不要仅仅看时间的久远程度,更重要的是,看作品是不是当时典范艺术家创作的经典艺术品”,至于是不是经典,就要从美术史的角度去分析或是听从可靠专家的判断,不要盲目地追捧。



  来源:京华时报
  标签:《石渠宝笈》秋拍稳中有降  京华时报  

  上一篇:佳士得推出邦德50周年纪念拍卖专场
  下一篇:沃霍尔基金会清仓拍卖引争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