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让中国设计师站上国际赛道


91邮票网 2012-08-24 17:42:25 浏览量:293

下一次主推“中国设计”

  此次保利设计专场的总成交额近一千万元,这相对于成交额动辄上亿元的当代艺术专场来说,实在算不上什么赚钱的“买卖”。“其实这种情况我早有预料,虽然最后的成交额并不乐观,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现在的藏家群体有收藏设计产品的需求。”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现当代艺术部总经理贾伟表示,在拍卖专场开始前后,不断有艺术高校的老师、同学、设计从业者以及藏家前来咨询,设计产业链条上的人都在关注这场拍卖,“大家都明白,设计最终还是要走向市场,所有人对于设计拍卖的态度都非常积极,让我们有信心继续做下去。”

  在贾伟看来,首次的设计专场无疑是一次“试水”,“第一次做拍卖,我们有意让作品泛化,有国际知名的设计师、也有亚洲设计师,包括中国的设计师。专场结束之后,我们想下次还是要以中国设计为主导,推一批中国设计的年轻力量,推一批自有品牌,这是拍卖专场未来的趋势,也是我们不赚钱也要坚持做下去的原因,这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也有信心在中国的拍卖市场开辟出一个特色拍品门类。”

  专场形式或成“扬声器”

  设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而现在的年轻人却“淘汰”了国内的设计品,大家喝的是星巴克,用的是iPhone,贾伟说,“目前政府显然意识到这个问题,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推广北京设计周。”

  长期以来,由于一级市场体系并不健全,身为二级市场的拍卖就当之无愧地被推到风口浪尖,拍卖公司的一举一动更能获得公众的关注。“拍卖公司能做的就是,拿起我们手里的 扬声器 ,让公众在最短时间内对设计这件事有所了解,继而产生兴趣,让业内和公众都对设计产业给予更多关注。”

  藏家的购买目的在改变

  拍卖公司始终站在市场前沿,对藏家心理也非常了解。“在当代艺术拍场,大部分藏家都是以投资目的来购买,但在设计专场,藏家的心理上就出现一个转型,不以投资为目的,而是以消费为目的。他们开始意识到设计作为艺术领域的一部分,也是可以被消费的。这种设计消费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艺术真正存在于生活之中,买下了但不再想卖出去,而是要拥有,这和以前的投资有着本质区别。”

  贾伟认为,目前设计专场的藏家大致有两类,“一类是40岁以上的企业家或成功人士,他们选择拍品时非常重视产品的材质,成交拍品以家居家饰类为主;另一类是 富二代 ,他们从小生活富足,在选择拍品时更关注那些概念化、个性化、外观抢眼的。这也给我们未来选择拍品提供了很多的启示。”

  设计师别在意拍卖结果

  身为拍卖公司的主管,虽然对设计拍卖的前景非常看好,但贾伟也有自己的担心,“我想和参与拍卖的设计师说,千万别把拍卖结果太当回事儿。很多人会在意他的作品流拍,会担心流拍是不是意味着自己的作品没有价值。”贾伟表示,拍场上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有时拍卖市场是很不负责任的,某一件拍品恰巧被人青睐,可能价格就高了,但这并不代表拍品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是等同的。不管是否流拍、成交价是高是低,下次的场面可能完全不同,设计师需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作品。”

  主办者

  中国设计师有能力“赛跑”

  “对我而言,这次的拍卖专场是对当代设计脉络的梳理,而不是简单的设计品拍卖和交易活动。或者说,通过设计品拍卖,呈现几代中国设计者为设计做出的努力和成果。”中国设计师品牌联盟发起人、自造社(O Gallery)掌门宋涛说,“我把本土设计师和国际设计师放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让中国的消费者、收藏家有正确的认识和观念,中国的设计师是有潜力的,完全可以与国际大师的作品放在一起。现在社会上有种消费观念是偏失的,认为越贵的就是越好的,对生活的品位和对美的理解出了问题,这次设计专场,希望吸引的藏家是最有实力的人群,通过他们的审美和生活方式,影响到更多人。”

  宋涛此次挑选的拍品几乎涵盖了设计的各个种类,建筑设计、平面设计、陶瓷、玻璃漆器、家具家饰……“我的想法是,通过拍卖打造出一种生活氛围,提供一种生活方式,让买家或者参观者树立一种 设计品可以被消费 的概念。”

  本着推广概念的目的,宋涛直言自己当时的想法是“只要有人消费就好,不要求拍出天价”,这显然与保利的期待有些许偏差。“设计不是艺术品而是生活用品,没有那么大的附加值,设计品与艺术品在同一个空间中搭配,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这次拍卖我们选择了很多漆器、瓷器以及中国的家具,凸显的是中国人的审美,最起码让大家知道中国的设计方向在哪儿。”

  学者

  中国元素正转化成新符号

  “这是国内首次举办设计拍卖专场,它正好踩在中国工业转型的契机上,会带动更多拍卖公司进入设计拍卖领域。在国内专场上我们看到,国内叫得响的设计师也以群体方式出现。”古代文化学者张学认为,未来设计拍卖有望成为拍卖业的新趋势,“在拍场上我们看到,最受欢迎的是那些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产品,尤其是传统家具。这和整个市场趋势完全吻合,中国元素越来越多地被转化成一个新的符号,出现在设计领域,传统文化正在复兴,这和中国工业时代文明发展和视觉语言符号复兴密不可分。我认为,设计拍卖的时代即将到来。”

  张学建议,“未来再征集拍品,要把蕴含传统文化的设计品作为重点。我们也期待新设计文化的到来,希望设计师多多思考。”

  此次拍卖专场中的所有设计品分为三种,一种是唯一性设计,可以和艺术品媲美,第二种是限量设计,第三种是批量,但有设计师其他的附加产品,从而提高了产品价值。

  张学认为定制时代已经到来,“越来越多的人看重产品的稀有性和唯一性,他们乐于接受那些价格相对昂贵、但是独一无二、量身打造的产品,而拍场中的大部分设计品近似 定制 ,即使批量生产,也会有其他附加产品,从而使其 独一无二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整个社会关注设计拍品交易,这对设计师、设计企业都是很大的发展机遇。”

  设计师

  拍卖应着重推介设计价值

  艺术家、摄影家、设计师波木此次拿出的一件拍品是他在1997年给建筑师贝聿铭做的一本限量版画册,外加一组他前往世界各地拍摄的贝聿铭代表建筑的照片;另外一件作品是他在2006年为客户做的建筑设计的草稿和模型。这样的东西为何能成为拍卖品呢?波木认为,在设计拍卖专场中,主办方应强调作品和作者之间的关系,强调它是唯一的原作,包括在设计上的价值,而不仅仅是好看。“以我自己的拍品来说,贝聿铭的画册是一本个人纪念画册,他在1997年宣布退休时委托我做的,书中的纸张都是定制的,且另附的建筑照片是我亲自去8个国家的16个城市拍摄的,且完全是照片原件,不像现在是数码照片,已经没有原作概念了。但是在展览现场,有人指着我在2006年为客户做的设计草稿问 这是贝聿铭的草稿吗? 我当时的感觉是,设计师没有表达的渠道,藏家也不知其中的奥秘。”

  波木还表示,收藏群体长期以来都是拍卖公司培养起来的,“所以更有必要让藏家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和背后的人,拍卖之前的交流和推广非常重要,拍卖公司可以组织展览或讲座。”

  波木介绍说,自己的第二件拍品被当时服务的客户买走,“客户说这是我的房子的草稿和模型,我必须自己买回去。我想这也体现了他对设计师工作的认可,也是设计拍卖的核心价值。”

  陶瓷艺术家马越君表示,自己从事陶瓷创作20年,作品曾被盗版。“公众只能看到设计师的成功,无法看到设计师艰难的创作过程,也关注不到设计师的思想,甚至无法了解设计师在设计行业的作用。他们只是拍下一件拍品,或许并不明确他们付钱的价值在哪儿。毕竟很多民众甚至是艺术家,都轻视了设计这个特殊艺术门类,拍卖无疑是最好的引导方式。”

  新人能在拍卖中自我检验

  此次专场拍卖中,两位来自中央美院的毕业生的几件作品全部成交,这在设计师、中央美院教师高扬看来,无疑是设计专业在校生的榜样和鼓励,“作为教师,我想说我们在学校学习的是专业,但学生一毕业就要面对市场检验。我想,设计进入拍卖市场是好事,代表了设计的抬头和文化的抬头。而作为年轻设计师,你们可以去拍卖市场中尝试,不一定要拍出多高价格,而是在市场中找寻你的一席之地。如果大家对你的设计感兴趣,不管是大众还是小众,只要设计作品有你的独到之处就会有市场。”



  来源:北京晨报
  标签:北京晨报  拍卖:让中国设计师站上国际赛道  

  上一篇:厦门拍卖行趁艺术品市场退烧捡漏
  下一篇:秋拍:书画板块强势依旧
标签: